八 开赴远方 《深海两万里》(3)
  艇长,这时从声呐室里站起来,用警惕的目光检查潜艇的状态,这让机敏的“老机”——平时我们都称机电长为“老机”——也跟着艇长的目光过去,查看那些表盘上的指示与数据:
  深度计的指针还微微有动感;
  经济电机航行两车航行;
  速度X节,航程XXX海里;
  纵倾零,水泡正处于中间,两舵角为零。
  艇长的这个举动,是对老机的无言的提醒:即使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也要注意潜艇的操纵,毕竟水下速度低,饭后人员走动多,对操纵有影响。
  
  艇长更重视声呐观察,又和声呐军士长一起,去倾听海面的各种声音。那“叮呤咣啷”的声音还在继续,隐约回荡在声呐室之外的舱室里。
  艇长紧盯着屏幕,声呐小任戴着耳机,右边的耳朵露出一点。
  出海时,声呐兵戴耳机,通常半露点。这样既能保证听清楚目标声音,又能听到三舱指挥员下达的口令。
  
  首长,也从二舱来到了三舱。
  艇长一看首长过来,忙起身,示意首长是否来声呐室了解一下“海情”。首长,一眼便知,此时的渔船虽多,但艇长的脸色眼神形态,告诉他“有你们,我不用关心了”,直接向海图室前去,艇长也跟进了海图室。
  
  “还有多久能走出这片渔场?”首长问,又似乎在问靠站在一旁的航海长——小崔。
  “明天早上6点左右。”艇长抢着回答了首长,航海长欲言又止。
  灯光下的小崔,在首长面前有点不自在。
  “妈的,还有12小时!”首长边说,边把手中准备自己测量用的圆规一扔,起身,低头出了海图室。
  
  三舱,暗红色的灯光下,“嗡嗡嗡”的机器声伴随着各岗位的兄弟。他们已经穿上了短袖。其他舱室也已经有光着背的了。虽然有空调在用,但效果不佳。
  
  首长,虽然不担当值更,但他和艇长和其他值更官一样,焦虑的是这渔场里,密密麻麻的渔船,还有那渔船下的渔网,看不见又听不着。
  “艇长,起来!”首长给艇长的这个指示,声音非常坚定干脆利落。艇长听得心想正合我意,就顺着首长指示问道:“空气筒?还是……”艇长脸上略带笑意,明知故问道。首长会意勉强地带点严肃。
  艇长向舵手下达了口令,上浮。
  只看那舵角指示器指针摆动,深度计上的指针慢慢移动,液压马达的“哧哧”声不停。
  
  艇长并没有按常规,加速给车令;而是任由舵手操作慢慢上浮,以保证不影响声呐的听辨与观察。
  “太慢了!”首长有些不悦,并对艇长这样说。艇长并不理会首长的这句看似批评又不是批评的话。
  “深度30米到!”当舵手报告时,艇长下达了“保持深度”,并下令转向90度,以便搜索潜艇的尾部声呐盲区。
  “舰艏范围海面平静,最近距离的渔船15链,方位180。”声呐报告。
  “战斗警报,准备通过危险深度,倾听舷外噪音!”机电长接到艇长口令通过广播器下达到了全艇。
  据说,这个口令,自从潜艇诞生,一直延用至今。早期潜艇没有声呐,浮起前,就靠所有艇员安静下来,仔细“倾听舷外噪音”,只要没有船舶航行噪音,说明近处无船,可以迅速浮起。现在,潜艇都安装了声呐,这个口令一直延用,但艇员贴着船体倾听,已经不需要了。
  
  六舱,听到这个口令,和警报声时,迅速操纵车钟、电机、开关,娴熟的一连串动作,一下把潜艇的速度提了上去。
  只见三舱的速度显示器的数字在跳动,深度计仍然没有动。
  水手长老李,已经在警报拉响时,接替了原来的小曾,在没有听到改变深度的口令之前,水手长,只能按原口令“保持深度”执行。尽管,老李知道是在浮起。
  “关闭指挥室下盖!”艇长令。
  “指挥室下盖关闭。”小曾此时刻正好在升降口下,立即回令。
  “速潜柜准备注水!”艇长又令。
  “速柜注水准备好!”舱底的“扣子”将这口令回复得特别地响亮,机电长和他的军士长听到后,感觉显然有兴奋的因素在里面。艇长也感觉到了点异样。但又不必顾及这么多。
  “首倾3度,浮到9米!”这个口令下给了水手长执行。老李打动了舵角,深度开始变化,潜艇开始上浮。
  “升起潜望镜!”艇长再令。
  “是!升起潜望镜。”航电兵迅速操纵液压杆,潜望镜徐徐上升。
  潜艇在一边上浮,潜望镜一边升起。
  
  海面上,渔火万点;潜望镜,悄悄地露出了水面……
本故事纯属虚构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