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敌舰消失 《深海两万里》(2)
潜望深度时,潜望镜在水面划出一道轻盈的水花,潜艇内部艇长在仔细观察。
风浪过去了,深度保持很好。只有保持深度,艇长才能看到海面。
海面平静,一望无际的大海,“万里夜空是晴日”,但云层压得很低,很厚,黑黑的,只有一颗北极星隐约能看到一点亮闪,看上去像是刚刚遭受了一场地球大劫难。
艇长舒了一口气,非常清爽大声地喊起了雷达室:“升雷达侦察仪天线!”
“是!”
“舱底,升天线?”
“可以。”
舰务“扣子”和雷达的“恩仔”一阵熟练的口令配合,像是精神得到了焕发,终于可以“放声”了。
雷达侦察仪天线伴随着液压声,徐徐升起,渐渐地露出了海面。
“雷达室,报告海面情况。”
“报告艇长,海面平静。”
首长这时,才从声呐室出来,走到艇长面前,“你的梦不真实啊——”大家都笑了起来,知道首长指的是什么。
“梦是相反的。”艇长赶紧补上了一句自己的解释。又不好意思面对大家。对艇长“梦里”过敏反应,艇长后悔,讲梦时暴露了自己紧张的心理,就把脸紧贴潜望镜,两眼去看那宽阔的海面。海天线远处的一丝亮光,清晰可见,心里不免也泛起一种舒畅感。毕竟这是皆大欢喜的。
潜艇早该充电了。
常规柴电潜艇就是这样,白天水下,晚上通气管,上上、下下地转换。
“机电长,组织充电,大电流。”
“好!”
接下来,这一整套烦琐的口令就不细说了。有所区别的就是车钟上挂上了“充电”字样的警示牌,车钟的速度拉到了“前进五”。这个转速,柴油机航行时从来不用,只是试验性航行时用。这回充电,那就另当别论了。
空气筒航行,氧烛开始收起,新鲜又潮热的海面空气开始进入舱室。
舱室内的噪声开始大起来,呼呼呼,咚咚咚,边振边响。这时,空调当然是要用上的。大家一下子像服用了兴奋剂一样,都起来活动了。
一舱搞起了水下运动会,有拉力器,有臂力器,有握力器,唯独没有哑铃。哑铃在潜艇上算“非隐蔽性器材”,即暴露器材,潜艇上当然不能用——万一掉地上,就是一“超低频主动声呐信号”,犹如主动声呐发射,这潜艇不暴露才怪呢。
二舱开始出水下战报。
这些天来的各种来稿也在编辑,看上去诗作也不少,改变了“水下战报”总是“表扬信”的面貌,娱乐性、故事性、趣味性、原则性都有所突出;还有不少的图片,直接反映战士们战斗场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
战报上为大厨做了一个“写真”专版:烫伤的青瘢、哼曲的神态、流汗的脊背、灿烂的笑容、娴熟的刀功,喷香的饭菜……绝对的写真。
其他舱室里兄弟们的写真集也不少。这一路的风里浪里,真正体现了艇长给大家的艇训:
脑子里永远有任务!
眼睛里永远有敌人!
肩膀上永远有责任!
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三舱最热闹是夜餐来时,大家吃面条。
海上这些天来,胃口早败,面条几乎每人都要吃点。更有古怪的,一天只吃一顿,就是夜餐来时,一大碗面。
但是,三舱有三个岗位——升降舵、五指一、五战八(舰务军士长)是不能离开岗位打面条的,必须有接替人员方可;否则,潜艇失去控制,充电时掉深,将是灾难性的。尽管有自动停机装置,但柴油机的吸气量,要将全艇吸成真空,只需要几秒钟。
四舱,则是利用这个时间,洗备更多的菜,因为在充电时的制淡水装置,能提供更多的水清洗。尽管柴油机的声音在四舱也很大。
五舱,说什么、喊什么也听不见了;手势语言,在五舱能用上。三舱有什么指令下达时,先是用闪烁的灯光信号告知,然后,艇员用耳朵紧贴着扬声器,方可听清。
六舱,掌握着充电的各种要素,电流、电压、比重、转速,只有电工兵艇长才能看得懂这些表盘数据的含义。
充电时,三、五、六舱会各安排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的机电专业军官在场,处理突发事件。
六舱底的“大轴兵”,此时是寸步不离地看着大轴,看着温度,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大轴温度。潜艇上通常叫他“看大轴的”,有时也会像叫大厨一样“大轴——大轴”地叫。此岗位需常年独自一人坐于舱底,非沉默寡言好静者不能胜任。
七舱,人多,吊床多。除了吊床,最关键的设备是液压泵,必须时刻关注它的压力变化。液压失供或者失灵,全艇各种液压操纵装置、升降装置,柴油机的各种挡板的操纵都会失灵,其后果往往也是灾难性的;不过发现及时,可启动一舱的应急泵来提供操纵潜艇所需要的液压。七舱的吊床就贴着液压泵,人在液压声中入睡。
这一到七舱的士兵,各种热闹的场面,说他们像是服用了兴奋剂,倒不如说他们像是刚刚打了胜仗一样,笑容满面,有说有笑地忙碌着。
柴油机的轰隆声,不影响他们的快乐与兴奋。台风已经抗过,敌人已经避过,此时此刻,就缺啤酒……潜艇出海不让饮酒,否则,不喝才怪呢?!
视线再转到四舱的大厨,他正在做一碗面,滴上了点香油,整个舱室里飘起了香味,引好吃者过来探个究竟。“什么东西这么香?”鱼电军士老尹,鼻子尖,平时又不使用鱼雷,事少,就好乱窜于舱室,闻到香味,禁不住来到四舱问道。
“明知故问!”大厨刺激他说。
“怎么就做一碗?”老尹有话无话地乱问道。
“这是生日长寿面。”大厨回话。
“给谁做的?谁过生日?”鱼电军士长急得想知道,似乎他也有份似的。等他再闻那香味,再情不自禁看那碗面时,一个白白的荷包蛋露出了一半,看得他哈喇子都快挂到了地上。
本故事纯属虚构
读者留言:
“教材是理论家的战场,实践才是指挥员的阵地”,这应该是这艘老旧潜艇这次远航的任务和意义中最重要的一环。纸上得来终觉浅,然而,“敏感的海区,严峻的敌情,复杂的水文”,要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取得一手资料又是多么地艰难!艇长与首长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可是他们的心底哪个不是装着满满的任务和责任!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上一篇:十五 水下较量 《深海两万里》
下一篇:十七 油管爆裂 《深海两万里》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