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旗 舰 (一) 《升起潜望镜》(4)

听了一会才明白,原来是一个刚退下去的舰队首长要到什么地方去出趟差,打电话要一个秘书一辆车。结果不知哪个秘书回答他,人和车都太忙,派不出来。老头只好一个人去挤火车,这事不知怎么让司令员知道了,于是便有了我所看到的这一幕。

“你们忙什么?车都干什么去了?嗯?就忙得他妈的一个人、一辆车也派不出来了?要真是那样,马上把我的车派去,把我的秘书派去!”

办公室主任退出之后,他忽然忧伤地发一声感叹:“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虽然他发火的样子很吓人,但他处理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让我感到敬佩。

等跟他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发现,他并不像我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很随和的,并不动辄训人,倒是他那种喊哩喀喳的工作作风让人感到痛快。他有时还和下级开开玩笑,那时候就完全不像个司令员了。

我们办公室有个秘书,家属在上海工作,虽然早够了随军的条件却不愿办随军,所以长期分居两地。在他家属来部队探亲期间,有一次我们开会,司令员讲话时,这位老兄竟连着打了几个哈欠。散会时,司令员和他打趣道:“老于呀,年纪不轻了,晚上不要搞得那么辛苦……”引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老于当下羞得满脸通红。

不过对他不太了解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怕他的。

“老李,介绍一下,老头子面前怎样才能少挨点批?”丁政委咧着一张像日本电影演员前田吟一样稍有点偏的大嘴。诚恳地说。那神情看上去直有些可怜,我刚开始当秘书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个样子。我深深地理解他,同情他,他这样的领导也是不好干的。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首长每到一地,那里的主要领导总要想方设法--或正面,或侧面--了解一些首长的情况,诸如脾气啦,啫好啦,等等,以便他们开展工作。如果喜欢喝一盅的,就可以加几个菜。上两瓶好酒;如果对此不感兴趣的,就干脆别来,不然就得挨刮鼻子。要是喜欢喝的你没上,当然也不好……诸如《准则》之类的条款那是写在纸上的,执行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儿。

为了我这位憨厚而又有些可怜的同乡不致老往司令员的枪口上撞,我把司令员的为人和性格特点简要地做了介绍,他听完之后万分感激,并连发感慨:

“啊,早听说过司令员的一些传闻,原来果真名不虚传。行了,这样的领导,就是挨点批也不窝囊!”

“挨批总不是好事情,”我说,“要是让司令员表扬几句,岂不是更好?”

“那当然。可我觉得能不挨批就不错了。”看得出,他说的是心里话。忽然间我生出帮助他得表扬的愿望。我弊了一眼舱壁上那张海军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受阅的照片,问他:

“你们舰经常出队列操吗?”

“不经常。我们很少靠码头,舰上条件有限……”

“不是有飞机平台吗?”

“那也走不开,全舰几百人呢。”

“你不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轮着来?”

他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明天早晨,你挑一批队列素质比较好的水兵出队列操,再挑一个喊口令最好的领队。司令员说过一句话:要检查一个单位的素质怎么样,看一下他的队列就知道了。”

“真的?”他顿开茅塞,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件司令员的“轶事”:

有一次,司令员到一个新兵训练团检查工作,发现这批即将毕业的新兵步态举止缺少军人风度,于是让全团集合,一队一队接受检阅。结果他很不满意。

“……作为一个军人,所不同于老百姓的是什么呢?首先,就是军人的意识,军人的举止,军人的风度,而不仅仅是那套军装。一个真正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就是穿上老百姓的衣服,也可以看得出,他曾经是个军人。走队列是培养锻炼这种军人的意识、举止和风度的最好方法。你们要好好练。今天下午,我就在这看!”(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