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进军港《从海底出击》(2)

原来,青岛港是一个军民合用港口,一、二、四、六、七、八号码头归地方,三、五号码头归海军,三号码头是驱逐舰支队,五号码头是潜艇支队。

交通艇浮码头位于二、三号码头之间,主要用于为潜艇支队的人员跑交通。五号码头是一个半岛,步行需要40分钟,而乘坐交通艇,五六分钟就可到达。

港口的夜色很美,灯光倒映在水中,波光灯影,交映生辉。

李正文和其他新兵一样,东看看,西看看,新鲜物太多,看什么都好看。很多光景还没看明白,小艇已经靠上了潜艇支队的交通艇浮码头。

灯影里,隐隐约约看见不远处有几个圆鼓隆咚的大家伙趴在浮码头边上,不用说,那就是潜艇了。因为光线太暗,看不太清楚。这边厢,高班长催促大家集合站队,并呵斥道:“看什么看?有你们看够的那一天!”

李正文想想也是,又不是过了今天没有明天,明天白天再看吧!于是很坦然地随着队伍走向艇员宿舍。

从码头到宿舍距离不太远,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吧。队列来到宿舍前,先期到达的北京籍与河南籍的新兵站在大门口,敲锣打鼓欢迎大家。大门两侧有两块黑板,上面写着欢迎口号:热列欢迎新战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丹东籍的110名新兵为新兵一连,北京籍与河南籍的新兵合编为新兵二连,同住一个单元,一连在楼下,二连在楼上。

潜艇宿舍是老式建筑,每栋楼只有上下两层,两个单元,可以住四条艇的艇员。水面舰艇除了快艇和高速炮艇官兵住在陆地上,护卫舰、扫雷舰、驱逐舰、登陆舰等舰艇的舰员都是住在舰上的,潜艇因为艇上空间狭窄,居住条件差,只要是靠码头,艇员都住在陆地上。

宿舍一进门是一个10多平方米的大厅,四周有若干个门,依次是艇部、俱乐部、储藏室、部门长办公室、厕所、大寝室。

艇长、政委、副长、副政委住在艇部,部门长以下人员全部住在大寝室里。这种建筑格局是在50年代潜艇部队刚组建时根据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样式设计建造的。当时03型潜艇的编制是53人,就是超编,每个艇的人员一般不超过70人,而新兵连有100多号人,大寝室住不下,就把俱乐部和部门长办公室也安了床。新兵连一共10个班,李正文和叶嘉栋被安排在8班,8班和9班住俱乐部,10班住部门长办公室。

宿舍里面全部是上下铺,程连长特别交代杨成儒,要给李正文安排在下铺。这是因为,程连长带人家访的时候,李正文的母亲说,李正文睡觉不老实,怕他从上铺掉下来。杨成儒把李正文安排在李显武的旁边,叶嘉栋则主动要求睡在李正文的上铺。

分配完床铺,也就到了就寝的时间,值星排长杨成儒告诉内务更:开始洗漱,准备就寝。内务更吹响了准备就寝的哨子。杨成儒催促道:“抓紧时间,动作快一点,每人三分钟!”100多号人,在一个狭小的卫生间里洗漱,就像打仗一样。乘坐了30多个小时的闷罐列车,每个鼻孔里都是黑的,脖子和脸就更不用说了,3分钟根本不可能洗干净,只能马马虎虎对付一下。

在熄灯号吹响(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