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浮下潜 《从海底出击》(3)

“不过呢,潜艇失事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经常发生的。”程仁智接着说,“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艇独立大队,从那时起,至今已过去了16年,像418艇那样的事件,也只有一次。只要大家认真操作,这样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以防万一,我们要特别重视轻潜水训练和水下逃生训练。水下逃生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从鱼雷发射管逃生,二是从升降口逃生……”

关于“水下逃生”的学习课,程仁智讲得有些沉重,给大家的感觉也有些沉重。下课后,从俱乐部出来,王兴国小声说:“看来是潜灶好吃,潜艇兵难当啊!”

大家会心一笑,谁也没有接话。这个话题也没法接。

接下来,程仁智组织16名新兵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结果让他大感意外。按说,下乡青年都是“老三届”,文化基础应该不错,也许是多年不用荒废了,也许是原来就没学好,“老三届”的水平并不高,反而让叶嘉栋考了个第一名。李正文的数学不好,成绩有些靠后。公布成绩的时候,叶嘉栋有点扬眉吐气,明显比原来少了一点自卑。

叶嘉栋注意到,一些穿四个兜军装的人,经常在寝室里新兵住的这个角落旁边走来走去,并不时低声议论着什么。很显然,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班或者部门选兵。如果是他们同时对哪个新兵感兴趣,还会争执一番。叶嘉栋听见有两个干部在为他争执。一个说:“数学考第一的就是那个小伙子!我要了!”一个说:“你要数学好的干什么用?你就别和我争了!”

叶嘉栋听了,心里很得意。

共同课目学习完毕,程仁智搞了一个潜构小测验,这回是李正文考了个第一名。

学习结束,开始给新兵分专业。新兵们再次打好背包,在大寝室的中央列队,副长宣读名单,然后由各专业班长或军士长将分到本专业的新兵领走。

叶嘉栋被分到鱼雷电工班,简称鱼电班;王兴国被分到舰务班,也叫舱段班;李正文被分到轮机班,和他一起分到轮机班的还有一个北京兵,叫方国庆。

新兵们大都是被穿四个口袋军装的干部领走的,叶嘉栋发现,只有领他走的是个穿两个口袋的战士。后来得知他是鱼电班长,叫薛少华,个子不太高,脸长得黑黑的,不过他是艇上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五好战士”。薛少华待人很热情,他热情地握着叶嘉栋的手说:“欢迎你到鱼电班来!”

叶嘉栋还是第一次受到这么热情的欢迎,心里感到暖洋洋的。

新兵被分到各班以后,马上领到一条毛毯,叶嘉栋把被子铺平,用毛毯一裹,顿时感到叠被子的负担减轻了许多。新兵们每人还领到一套蓝色单工作服、一套黄色棉工作服、一双反毛高靿皮工作鞋和一套呢子服,另外还有9元钱津贴费――潜艇兵第一年每人享受3元钱潜艇补助,加上6元基本津贴,所以是9元钱。穿上了呢子服,还多领3元钱,这让潜艇新兵们感到优越。

第二天,新兵们就开始随艇出海了。是早出晚归,即早晨离码头,晚上靠码头。

第一次出海,新兵们都感到很新鲜。备航备潜的时候,叶嘉栋来到鱼雷指挥仪前,回想起上次参观潜艇时程仁智对他说过的话,感到自己很幸运,一次简单的谈话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心里有些得意。他注意到,李正文自从分配专业开始,就显得郁郁不乐的,他听说,李正文的愿望是当一个“千里眼”的雷达兵,或者“顺风耳”的声纳兵、无线电兵,结果当上了一个又脏又累的轮机兵。站在队列中,哪个棉工作服油光闪亮的哪个就是轮机兵,绝对不会错。

潜艇离开码头以后,不一会儿就听见舰桥传来命令:“内燃机准备!”机电长复述口令,水手长拉响车钟。几分钟之后,水手长报告:“内燃机准备好!”(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