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深海 (1)《核潜艇艇长》

第二篇 深海 (1)《核潜艇艇长》

深 海

 

对于552潜艇的官兵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场防反潜演练,搞得全艇上下如临大敌。原因很简单:上级准备派遣一艘潜艇到连接西太平洋的某水道执行侦察任务,备选潜艇有两艘——552和553。这两条潜艇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状况齐鼓相当,两艇官兵也都争先恐后,积极请战,支队领导难以取舍,便决定出三个题目,对他们进行测试,优胜者参加远航。前两个科目,两条艇战成平局,在最后这个防反潜科目上,553潜艇先走一步,已经得胜而归。现在552潜艇如果输了,就要输掉参加远航的机会。而能否参加远航,不仅关系到本艇的荣誉,还将关系到大家的实际利益,如军官的晋升和士官的延期等等。成败在此一举。所以,552潜艇出现“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也就可以理解了。

552潜艇提前到达训练海区,在规定区域下潜,等待配合训练的291驱逐舰的到来。双方只知道对抗演练将在这里进行,航向航速自定,这就为双方的进攻增加了难度。552潜艇下潜以后,艇长檀丁一站在潜望镜旁边指挥潜艇,表面上镇定自若,内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考察一艘潜艇的防反潜水平,除了考核艇上各战位的协调配合和艇长的判断指挥,还要看水面舰艇的反潜能力。你潜艇本身做得再好,最后还是被对方发现了,那也是你的失败。檀丁一对自己和艇员充满自信,一般情况下,不会出什么纰漏。至于对方,他听说291驱逐舰的声纳兵很厉害,曾经在全舰队进行的大比武中得过第一名,这让他心里有些不踏实。

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水面舰艇的单舰反潜,成功的概率很低。因为水面舰艇声纳和潜艇声纳的作用距离不一样,相差大约五六倍。但是单舰反潜训练还是要搞的,为了能让水面舰艇提高积极性,并在训练中有所建树,只能在规定的海区进行反潜。如果不限定海区,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潜艇在水下就像一条大鲨鱼,水面舰艇可能永远都不能发现它的踪迹。

对抗演练开始不久,552潜艇的声纳首先发现水上目标——291驱逐舰,由于驱逐舰的航向不利于潜艇发动鱼雷攻击,檀丁一果断指挥潜艇水下机动,准备进入战斗航向,但是这时驱逐舰的声纳发现了潜艇,并抢先进入战斗航向。檀丁一只好采取静默措施——停止电机航行,潜坐海底——进行规避。

潜艇的底部有一条宽而平的龙骨,是专为潜坐海底设计的。在潜艇停止动力设备之后,机电长可以通过向不同的水柜注水和调水,来调整潜艇的浮力和平衡状态,使潜艇缓缓地、平稳地潜坐在海底。

一般情况下,只要潜艇螺旋桨停止转动,噪音消失,驱逐舰的被动声纳(噪音站)就会失去作用,只能靠主动声纳(回音站)搜索水下目标。主动声纳是通过发射声波的回音来判断潜艇在哪里。声纳的工作原理是声波变电波,电波变音频,并能在声纳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声波接触到不同的物体,回音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声纳兵能辨别出声波探测到的物体是礁石还是泥沙,是鱼类还是金属类。当然,有时候也会把沉船误判为潜艇。尽管好的声纳兵可以从复杂的海底世界分辨出潜艇的声音,可是茫茫大海,要想发现一艘“装死”的潜艇,那真像“大海捞针”一样难。

552潜艇潜坐海底以后,舱内一片寂静。海面上传来驱逐舰螺旋桨哗哗的响声,犹如山涧中的一条小溪在缓缓流淌。只是这流水声由远而近,声音越来越大,渐渐地像是变成了瀑布,每个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驱逐舰攻击潜艇,在演练时不能真投深水炸弹,是用手榴弹代替。如果潜艇听到手榴弹在头上很近的地方爆炸,就说明已经被“敌舰”击中了。291驱逐舰从552潜艇头上很近的地方驶过去了,没有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瀑布”又变成了“小溪”,大家轻轻舒出一口气。

这个海区水比较深,将近100米。对于平时很少下潜到这个深度的潜艇来说,海水的压力会使一些通海阀的填料涵出现渗水现象。驱逐舰声音远去之后,安静的主机舱里忽然传来细微的滴水声。轮机军士长董存山问:“哪里漏水了?”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