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脊梁左宗棠
时间:2022-08-20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李忠效
点击:...次
中华脊梁左宗棠
――从《左宗棠人物形象标签征集公告》说开去
文|李忠效
今年11月10日,是晚清名将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诞辰210周年,左宗棠老家湖南省湘阴县准备搞一个左宗棠诞辰210周年纪念活动。湘阴县有个“左宗棠文化研究会”,会长叫王品端,是部队转业干部,我和他没见过面,电话联系倒是不少。
昨天(2022年5月3日),我收到王品端会长发来的《左宗棠人物形象标签征集公告》,于是便引发了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我是北方人,又工作在北京,我怎么会和远在湖南湘阴的“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王品端会长产生交集呢?说起来都是故事。
我有一个老朋友叫陈明福,认识将近50年了,当时他是驱逐舰支队的干事,后来到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当老师,并被第一批评上教授。他比我大十几岁,古文功底好,退休后开始发挥余热,写了很多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于2009年出版,并被评上全国传记文学大奖。他在写作《左宗棠全传》时认识了王品端会长。
大约四年前,陈明福教授让我把他的《左宗棠全传》改编为电视剧,并介绍我和王品端会长取得联系,我认真拜读了陈明福的大作,并动手写了五六集的剧本,后来发现,他们运作的这个项目,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便暂时终止了改编工作。过了一段时间,王会长又鼓动我写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电视剧,原因是,湖南省一位领导同志调到新疆建设兵团当政委,他想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搞一部电视剧。我表示无能为力。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已经是花甲老人,一个大军统帅,只能在大帐中运筹帷幄,不能亲临前线厮杀,一个老人在大帐中,身边一群“和尚”,能有多少故事可写?写部下打仗写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另外,在大西北的荒漠上杀来杀去,能写出好看的故事么?电视剧都是30集以上,大帐中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啊!
估计别人也是这样想的,最后这个项目没搞起来。但是我一直与王会长保持着联系。
去年,我给陈明福教授出了个主意,让他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左宗棠全传》中抽出来,编一本书《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陈教授很快就把这本书编出来了。先是在人民日报山东分社的公众号上发表,接着,金羽毛公众号跟进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后来,青岛出版社准备将其出版纸质书。
今年初,我又给陈教授出主意,让他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改编成电影剧本,说不定有机会把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电影剧本的篇幅短,好写,即便不能拍成电影,也不费太多时间。陈教授从善如流,当即同意,于是拉我一起来搞这个项目。
就在这时,王会长发来信息,今年是左宗棠诞辰210周年,要把这个电影剧本纳入纪念活动的内容。此时正逢北京开“两会”,陈教授的学生、人民日报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参加人大会议,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隆重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大力弘扬其爱国主义情操的建议》的提案。这份提案被新闻媒体发表,引起很大反响。也为我们写剧本增加了动力。
在改编电影剧本的过程中,我又认真拜读了陈明福的《左宗棠全传》原著,并在心中给左宗棠这个历史人物寻找合适的定位。
左宗棠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收复了新疆这块占中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国土,功劳是大清国无人能比的,说他是“民族英雄”肯定没错,但我觉得这个“标签”有点低,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人很多,和外族军队打一场胜仗是“民族英雄”,在外族面前宁死不屈也是“民族英雄”。这些“民族英雄”和左宗棠都没法比。
另外,左宗棠不但功劳巨大,而且为官清廉,在当时的官场十分难得。王品端会长主编了一本书,就叫《天地正气左宗棠》。“天地正气”是左宗棠当年写的一副字,被人刻在碑上。这四个字,可以说“正气凛然”,代表了左宗棠的性格和为人。
我认真研究了“晚清三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我认为,左宗棠的历史功绩,要远远超过曾国藩和李鸿章。
曾国藩比左宗棠大一岁,比李鸿章大十二岁。曾国藩二十七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比曾国藩只小一岁的左宗棠运气要差得多,几次会试都名落孙山,后来干脆放弃了会试,回到老家当山长(书院的负责人)和私塾先生。但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四十岁才被朋友胡林翼推荐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门下当师爷,报效国家。李鸿章的科举之路比较顺利,二十一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左、李二人早年都得到过曾国藩的提携,后来左、李都与曾国藩闹翻了。左与曾闹翻了,责任在曾;李与曾闹翻了,责任在李。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在江宁(南京)建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一共存在了十四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
曾国藩的最大功绩也仅止于此,1862年61岁就去世了。但是曾国藩的影响却特别大,毛主席在评价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时候说,曾国藩是“传道之人,办事之人”,左宗棠是“办事之人”。曾国藩比左宗棠多了一个“传道之人”。所谓传道,就是曾国藩能写,留下了《曾国藩家书》等“传世之作”,而在“办事”方面,可能要比左宗棠差许多。
曾国藩领兵打仗,远不如左宗棠,他和太平天国以及捻军作战多次吃败仗,还曾因长沙靖港惨败和鄱阳湖口惨败两次“自杀”,被世人耻笑。
而左宗棠就不一样了,他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还参加了平定西北“回乱”和收复新疆的战役。特别是在收复新疆的问题上,功劳巨大,彪炳千秋。
李鸿章在三人里面表现最差。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后来还是曾国藩推荐他当了安徽巡抚,但是在曾国荃的湘军面临粮食困难,向他求援的时候,他竟把发霉的粮食送给湘军。1874年4月,日本入侵台湾,李鸿章提出“新疆旷地,收复不值,将来亦断不能守;宜停撤西征军,以匀作海防军饷”。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坚持进军新疆,收复被外国侵占的国土。后来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左宗棠运筹帷幄,并亲自抬棺出征,终于收复失地。
曾、左、李三人都是文人出身,后来都去带兵打仗了。前期镇压太平军时,曾为湘军,左为楚军,李为淮军。到了1866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率部军西征的时候,已经是统领大清政府的各路大军了。
左宗棠为人耿直,曾经多次与曾国藩出现矛盾,但都是因公而非因私。比如,1855年,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水军作战时,惨败于鄱阳湖口,从此一蹶不振,龟缩于江西南昌。1857年,他的父亲去世,他扔下部队带着弟弟曾国华回家奔丧,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师爷的左宗棠写信批评了曾国藩。再比如,湘军攻下太平天国老巢天京之后,曾国藩奏报朝廷,全歼太平军,实际上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逃走了,在浙江被擒获,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向朝廷奏报此事,等于揭发了曾国藩谎报军情、欺君罔上的事实。
此外,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打下天京,把金银财宝都运回老家了,曾国藩却奏报朝廷天京“府库空虚”。后来曾国藩进京领受朝廷赏赐,进崇文门的时候,就送给索贿的太监5万两银子。而当时左宗棠的年俸加“廉银”才只有2万两。太监向他索要4万两“买路钱”,左宗棠分文未出,一是他拿不出来,二是他即便有,也不会往外拿。他对太监说了一句很牛逼的话:我的钱是给你们这帮肮脏的家伙享受的吗?(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