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潜艇失事 《潜艇壮士胡虎》(2)
那么,为什么指挥员没有下令停车,五舱也没有自行停车呢?这是事故调查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361潜艇是035G型,内燃机结构和33型潜艇基本相同,但是035型增加了一台鼓风机(扫气泵),马力比原先增大了许多,而进气系统却没有太大的改进。五舱的柴油机由2000匹马力增加到2600匹马力,六舱的主电机由1500匹马力增加到3500匹马力,有人形容这种动力配备是“小马拉大车”。更加要命的是,035G型潜艇主电机新增加了一套“晶体管可控硅励磁装置”,这个装置才是该事故的真正“杀手”。
据361潜艇《航泊日志》记载,潜艇当时两台柴油机都在工作,右机在航行(330转),左机在充电(460转)。《航泊日志》记载的最后时间是2003年4月16日19:36时。
361潜艇失事后,第一个下到艇内勘察事故现场的潜艇支队机电业务长老郑看到,全艇70名官兵,除了睡在床上和坐在站位上的,其他大部分人头部朝艇艉方向倾倒,只有四舱的一名电工兵和六舱的一名电工兵头部朝艇艏方向倾倒。三舱过道上有很多尸体,无法下脚。
当时潜艇艉倾10度,必须抓扶管路、阀门等物品才能在过道上行走。艇内漆黑一片,灯光电站只有2伏电压。两个升降舵均处于上浮舵位置,艏舵24度,艉舵26度,水手长身体后仰而亡。全艇11个水柜,只有1、2、3号水柜排了水,证明当时潜艇艏倾,指挥员下了用舵和排水的口令。水手长操了浮起舵,舰务军士长紧急排除了艏组1、2、3号水柜的水。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更大的险情,将全艇70名官兵置于死地。也可能操上浮舵和紧急排水是在更大险情来临时(难分先后)同时完成的。
五舱的右车钟在“主电机准备”位置,六舱的右车钟在“前进一”位置。证明指挥员已经下了转换主电机航行的口令。按照这个车钟命令,五舱应该停止柴油机,离开离合器;六舱应该转主电机航行。但是,五舱右机并未停车(操纵盘在工作位置),排气内挡板却关闭了。副政委胡虎、主机手和一个轮机兵都倒在机舱的前部,另一个操挡板的轮机兵坐在机舱后部走廊上。六舱也没有转换主电机。操主电机的电工兵趴在离合器操纵把手上,另一位电工兵倒在六舱前部过道上。
为什么主机手没能及时停车?原因之一是:此时主机手已经不能动作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出在左柴油机上。
左柴油机的第一个鼓风机(扫气泵)的外壳爆开了,机舱壁上部有被烧焦的痕迹。这是柴油机“飞车”所致。
为什么柴油机会“飞车”?老郑希望调查组对此进行调查,总部调查组的专家武断地声明:两台主电机和柴油机都有防“飞车”装置,不可能“飞车”。
可是,既然有防“飞车”装置,怎么还是“飞车”了呢?这么严重的问题,应该调查清楚才是。专家们居然对此置若罔闻。
6月11日,总部宣布了对海军有关人员的处分决定,并宣布调查结束。
6月19日,361潜艇被从西港码头拖回潜艇支队码头。
6月20日,老郑从360潜艇上接过来电源,对361潜艇的左主电机进行测试。他怀疑主电机的“晶体管可控硅励磁装置”有问题。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