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敌舰来袭 《深海两万里》

 十四 敌舰来袭 《深海两万里》

点击上图看全书 

十四 敌舰来袭

 
  话说,艇长下令降下了潜望镜,我潜艇又开始了深海潜航。
  潜艇就是这样,通气管时能看到海面,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碧海蓝天,蔚蔚壮观,这往往能激起英雄艇长,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老在水下躲着也不是个事儿。
  可是,艇长,不得不想一想自己的潜艇:这是一艘最老的潜艇;他能不能经受住大风浪的冲击?他会像上次那样打掉21块钢板?这,最老的潜艇,在最热的季节,能不能安全到达最远的地方?这虽然像是在“玩命”,艇长更得压一压自己稳一稳自己的心绪。
  艇长离开三舱前,他特地向部门长说了一声什么,部门长就到海图室去了……
  
  部门长,也是潜艇值更官之一,我们称之为部门长。而航海长,统管观察通信专业,我们称之为航海长。两人都是分管一个部门。但他们要想独立操纵潜艇,即独立值更,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全科目训练”,还要在海上训练期间,经艇长的长期带领,经过机关各环节的考核通过,才行。此时的部门长,因为是远航这样的大任务,只能独立值更于海图室,和航海长一样,记录战斗日记,搞搞海图作业,给潜艇定个位什么的。
  
  艇长,“咔,咔”两声,敲了两下二舱水密门上的把手,示意二舱的人,注意有人要通过。二舱的电工值更迅速打开水密门,让艇长顺利通过。
  艇长到二舱,看到电工周亚雷,正在记录“电池比重”,艇长关心地问了一句:“下去测了吗?”意思是“你记录的电池比重正确吗”?
  许多有经验的电工兵偷懒,电池的比重他都能猜出个一二来,相差不多,就懒得下电池室里;那里氢气浓度那么高,也不想多闻。氢气闻多了掉牙,还黄牙;电池室里还有酸雾,这些都不是好东西。但艇长这时需要的是准确的电量,他希望,电池比重的数据是准确的。
  “报告艇长,我刚刚下电池室测量的,我测量了好几块电池,没有问题!”艇长被这个肯定的回答、小周的一个起立、严肃的表情惊喜却又不敢表露出来了。看周亚雷那样子,要不是在潜艇里面,他会行个军礼,然后回答。艇长这样想着回到了自己的“艇长室”。
  
  潜艇的空间狭小,室温高,更何况这是夏天,不管是指挥员,还是小战士,都爱穿上给潜艇兵特制的“亚麻防臭短袖短裤”。这种装束,让士兵与军官之间保持正规和严肃,有点难度。平时保持有效沟通,就是个原则。特别是在舱室里,行个军礼,不太习惯。
  当然有首长来检查工作是例外。首长上艇检查,最严重和过分的是戴白手套,着白军装。这是常有的事。
  
  艇长走到了艇长室,略有所思地坐了一会,打开了台灯。是不是也应该记录点什么?
  艇长开始下笔:
  “海上,第X天……
  “自从当海军,今天这巨浪狂涛是第二次见到,像山;上次我们是水上航行,升降口一关,潜艇如一叶扁舟穿行在浪涌之间。这次我们不得不水下避台。
  “电量XX度,淡水XX吨,再生氧XX箱。目前没有发生重大故障。没有遇到敌情。如果用战争的观念考察此次出航,应该是安全隐蔽。但在战争环境下,我们能从容出航吗?从‘探知’任务到实际出航,只有几人知道,几个小时内的事,特有‘战争’味!往后,潜艇出航都应该这样。而我作为艇长,是如何把兄弟们平安顺利地带回支队!毕竟,这是和平时期。若战争时期,兄弟们只要和我一起出来了,就会同我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会以打败敌人取得胜利为最高标准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X年X月X日,于水下。”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艇长的心思,他有必要在日记中做一个表白和记录。这算作是他自己的一种纪念,留给自己,留后人,留给将来……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5]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