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人 赵长安《不要忘记他们》(2)

我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前。在青岛潜艇二支队新130号潜艇上是无线电兵。新130潜艇是针对老130号潜艇而言的,新130潜艇是新组建的一艘潜艇艇员队,有潜艇的编制人员,但没有潜艇,准备接收潜艇,大概是1971年的上半年,我们接收了117潜艇,原117潜艇套艇员把潜艇交给我们后,他们去武汉接新型潜艇了。我离开支队去上海海军军医学研究所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实验的时间是1970年11月,我走的时候还没有接收117潜艇,是参加试验期间接收的117潜艇。艇上决定让我去参加试验,临走前是政委找我谈的话,记得政委跟我说,在我们青岛沙子口有个代号为“197”的“09”大工程,这个工程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的。现在要让你去上海执行一项代号为“902”的工程,这也是一项“09”配套工程,具体地说是一项科学试验任务。试验的时间比较长,但具体多少天政委没说。那时我们只知道在青岛沙子口的“197”工程是打山洞,为核潜艇建洞库、建码头。现在一听政委说要派我去执行毛主席批准的“09”配套工程,我立即向政委表示,我是毛主席的战士,只要是毛主席批准的任务,我坚决服从,坚决完成好试验任务,请艇首长放心。

政委找我谈话不久,我就和支队各艇抽调的其他13位同志及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来接我们的领导一起,从青岛出发乘船到了上海。真让我没想到的是14位参试战友中,邱殿华、黄付才、王春明都是和我同年入伍的河南老乡,老乡在一起格外亲切。到了上海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主要是海医所的医务、科研人员为我们不断进行身体检查,给我们讲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置等等。除此以外就是政治动员、政治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毛主席关于“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指示,学习中每个人都写保证书、决心书。别看我们这些参试战友文化程度都不高,班长朱亚安年龄比我们大,他入伍时是高中生,其余的都是初中生,个别的连初中都未毕业,但我们写的保证书、决心书里豪言壮语可是不少,如: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就要为毛主席站好岗放好哨。

一定以抱着必死的信心、誓死的态度完成毛主席批准的“09”工程配套试验项目等等。这些豪言壮语拿到今天来看似乎有点可笑,可在那个时候,却是我们这些人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白,表达的是对党、对毛主席的一片赤胆忠心。

对进入模拟舱开始试验我并不打怵,因为模拟舱建在陆地上,跟实际潜艇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最起码心理上的感觉它没有什么大的危险。记得我们进入模拟舱时需要打开两道密封门,先打开第一道密封门,一个人进去,然后将第一道密封门关上再打开第二道密封门,进第二道密封门后关上门就算进了模拟舱了。进入模拟舱后沿着舱室走廊往前走,走廊两边设有休息舱、锻炼舱、体能测试舱等密闭的房间。走到走廊尽头再打开一个密封门进去是模拟工作舱,这个舱室是模拟高温、高噪声的环境。我们每天的值更就在这个工作舱内。因为舱内温度高,噪音大,我的感觉温度高比噪音大能好受些,最难以忍受的是面呆音,这个噪音是科研人员从实际核反应堆试验地录下的噪音通过4个高音喇叭放出来的,每次进入工作舱一听到这噪音就心烦意乱,有时真的是忍无可忍,好像随时就要发疯了一样。好在我们在工作舱值班都为一次4小时,值完4小时就出工作舱到休息舱或其他舱室休息或进行锻炼或进行生理指标测试等,这些舱室的环境相对好一些。可是还未等到完全休息过来又到了值下一更的时间了,在工作舱里干的工作很单调,主要是练收发报,这对我来说是驾轻就熟,因为我在潜艇上就是无线电专业,收发报是基本功。另外就是修修仪表什么的,这些工作重复干,反复做,值班时间是不能随便离开工作舱的,工作舱里有厕所,大小便都在那里解决。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模拟舱进行,每顿饭吃多少都是过秤的,同样每次大小便也是要过秤的,甚至连身上出的汗也要收集下来拿去化验。失眠、食欲减退、口腔溃病、懒得动、懒得说话、心神不定、便秘等等是我们每一个参试人员都先后出现过的症状,只是这些症状的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我来说最难熬的日子是进舱60至90天这个时间段。我虽然来参加试验时当兵快满一年,但在码头时因为没有艇,所以我没有实际在潜艇上生活过,也没有海上生活的体验。这跟不但多次出海,而且有的还参加过潜艇远航的其他战友比起来,我在模拟舱里的适应性就更差一些。在模拟舱前四五十天看到其他战友没有太大反应时,我已经很难受了,但到了八九十天时,我和其他战友的感受就差不多了。

完成试验任务出舱后的感觉和其他参试战友差不多,头有点晕晕乎乎,走路不稳,发飘,海医所精心安排我们休养恢复,休养恢复这个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切都是最好的。经过1个多月的休养,我们的身体基本都恢复到了较好的状态。

1971年6月下旬,我参加完试验回到潜艇二支队117潜艇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中去了。我在工作中的表现是一贯的、特别能干,肯吃苦。我老家的父母也希望我在部队上好好干,多干几年,因为那个时候老家太穷了,在部队上一个月还有十几元的津贴费。为了支持我在部队工作,我爷爷奶奶、二爷爷二奶奶去世,父母都没有写信告诉我。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干得好好的时候,1974年下半年,我不幸得了浅性肝炎,这是个慢性病,不好治。组织上对我的病情非常关心,1975年专门安排我到益都(现山东青州市)海军402医院住院治疗,这一住院就是半年多。大概因为身体的原因,1976年的3月,我离开了心爱的潜艇,退伍回到了老家河南长葛市。(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8]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