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人 赵长安《不要忘记他们》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寻访参试战友
寻访第十人:赵长安

告别王春明,我们乘车到开封长途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去许昌,完成我们此次河南之行寻访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实验的最后一人—赵长安。赵长安家在河南长葛市官亭乡官亭村,长葛市是许昌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离许昌市约20公里。考虑到当天到不了长葛市,我们决定当晚住在许昌市,第二天(6月24日)一早去长葛,原先在电话里把我们的行程告诉了赵长安。
杨军在潜艇学院学习时有个同学张学端转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漯河、许昌地区工商银行担任领导工作,退休后定居许昌市,老张同学这几年还在忙碌干事。杨军给他去了个电话,告诉下午5点左右到许昌,老同学一下忙开了,又是安排到车站接,又是安排宾馆住宿,张罗着在哪吃晚饭,还想着通知潜艇学院另一个转业到平顶山纪委的同学娄延生也请到许昌来小聚。下午5点,我们俩到达许昌,老张和他的儿子张伟带着车早在车站门口迎候。我们俩都是第一次到许昌,上车后老张父子俩先开着车围着许昌城转了一圏,说是让我俩领略一下古城许昌风光。许昌是座古老的城市,这座城市恐怕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曹操建都许昌而出的名。
今天的许昌,既有古都风韵,又不失现代气息,古城墙雄居城中,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马路中间的绿化带鲜花盛幵,整个城市规划有致,新建高楼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古风古貌,比我们俩刚刚看到的商丘和开封要漂亮精致得多。我们刚到吃晚饭的地方,从平顶山赶来的老娄也已经到了,老张的夫人李月琴也来与我们一块吃晚饭。饭桌上,我们向两位战友说了此次到河南来的目的,两位战友调潜艇学院前都是旅顺潜艇第12支队的老兵,听说我们寻访当年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14位参试战友,都认为意义重大,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而且表示明天的寻访活动他们也想参加,以表达向参试潜艇战友的慰问和敬意!张学端还提出让儿子也去好好受点教育,感受一下父辈们年轻时当潜艇兵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14位参试战友中河南籍的就占了4位,这令他们很意外,作为河南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天一早,张学端父子带着车来和我们一块吃早饭,早饭后我们即前往长葛市官亭乡官亭村。路上行程不到1小时,车到官亭村,下车问赵长安家住哪儿?老乡指了指村马路斜对面的一座房子告诉我们这就是赵长安的家,因娄延生从平顶山赶来一时到不了,我们4人就先进了赵长安的家。
老赵的家跟村里其他村民一样,独门独户,只是门口墙上挂上了只有军人家才有的“光荣之家”牌匾,房子盖了多年了,看上去很旧,门上油漆斑驳,屋内原本白色的墙面因多年未粉刷已经变得黑乎乎的了,屋子四周因窗户少,使得屋子里大白天也是有点昏暗,以至于我们做记录时始终开着灯。屋外的院落倒也显得安静整洁,老两口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

进了家门,老赵的爱人郭香玲和孙女迎接我们,郭香玲告诉我们说老赵去镇上了,一会就回来。没过几分钟,赵长安骑着电动车拎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原来为了招待我们,他去镇上买西瓜去了。当了 8年潜艇兵的赵长安自1976年退伍回到长葛农村后,就一直在家当农民。老赵正好与共和国同岁,今年70岁了,个子不高,头发基本都白了,成天下地干活把脸晒得黑里透红,一只眼睛因白内障几近失明。老赵见到我们,放下东西伸出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与我们一边握手一边告诉孙女开西瓜,说话的声音洪亮有力。我们拿出照相机,让张学端的儿子张伟给老赵两口子及我们四个照相留念。


照完相,我们就让老赵给我们讲述他当年与战友们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事,赵长安这就给我们讲了起来:(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