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二人 陈素平《不要忘记他们》(2)

我是1969年1月入伍的,入伍培训结束,当年7月分配到青岛潜艇第二支队“56--110”潜艇上干舰务专业。记得我分到“56--110”潜艇上的当天,艇上贺步林政委在欢迎会上首先给我们介绍了“56--110”潜艇的历史。政委说:“我们这艘潜艇是1954年4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的新一代03型潜艇,也是03型潜艇的首艇。在建造过程中毛主席非常关心,于1956年1月10日15时许,他老人家在上海市市长陈毅一行的陪同下视察江南造船厂,毛主席来到了建造我们这艘潜艇的工人们中间,还围着船台上的潜艇整整转了一圈,一边仔细察看,一边听取技术人员汇报潜艇建造情况,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毛主席视祭潜艇,给了造船厂广大工人极大的鼓舞!就在毛主席视察后的3月26日,这艘03型潜艇就顺利下水了,当时命名舷号为115。1969年1月10日在庆祝毛主席视察115潜艇13周年之际,海军特授予我们115潜艇‘56 --110’荣誉舷号。授予荣誉舷号的那一天,海军萧劲光司令员亲自到我们码头来参加授予荣誉舷号庆祝大会。今天,你们分到毛主席曾经视察过的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光荣的,希望同志们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好岗、放好哨。”听了政委的介绍,我们这些新兵内心是很激动的,因为我们上艇的时候,授予“56--110”荣誉舷号才刚刚过去半年,能分到毛主席视察过的潜艇上工作,真的觉得很幸运、很自豪。直到今天,我还为自己能在毛主席视察过的潜艇上工作了 8年而引以为荣,要知道“56 --110”潜艇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中唯一视察过的一艘潜艇。记得是1970年的下半年,为庆祝即将到来的毛主席视察我们艇15周年,艇党支部决定,全体官兵要亲手绣一面锦旗献给毛主席,锦旗左上方是高约一米的毛主席头像,背景是劈波斩浪的“56 --110”潜艇,中间是大海航行靠舵手7个大字,右下方落款“56 --110”潜艇全体官兵,以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我们全艇每个人都参与了这项活动。锦旗还没有绣完,我就前往上海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了,也没参加上1971年1月10日庆祝毛主席视察“56--110”潜艇的庆典活动。“56 --110”潜艇直到1983年11月14日才退出现役。
艇上决定让我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是我们部门的机电长找我谈的话,谈话很简单,就是告诉海军要进行一项很秘密的科学研究,需要派一些表现优秀、身体好的同志去完成,艇党支部经研究决定派你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你一起去的还有轮机班的吴茂杰、鱼雷班的李贤作。你们作为毛主席视察过潜艇上派出的战士,一定要处处作表率,为“56--110”潜艇争光,为毛主席争光。那个时候我刚到艇上才一年多,还是个新兵,领导怎么说就怎么服从,二话没说,回到班里开始做临走前的准备工作了。1970年的11月底,我们“56--110”潜艇的3个同志与支队其他艇上抽调的同志共14人,一起乘工农兵号客轮从青岛出发前往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报到。
到上海后,经海医所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动员及介绍,我们才弄明白执行的是什么任务,研究所的领导跟我们说,在参加这次试验的过程中,对身体肯定会有些影响,但我们会想办法待试验任务完成后尽快让大家恢复健康,回到潜艇上继续工作。其实我们当时对即将到来的试验心里都没底,我在艇上时参加过一次出海20多天的远航,总觉得陆上模拟试验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时间长点而已。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反复动员、反复表决心、反复体检后,我们14人正式进入了模拟舱,开始了为期120天的模拟核潜艇远航人贝耐交力试验。
模拟舱与外面完全隔绝,工作舱在整个模拟舱的最里头,跨过两道密闭门,进入模拟舱走廊,走癖两侧是我们的休息室、锻炼室、体能测试室、会议室等舱室,最后走到走廊尽头再打开密封舱门进去才是我们的工作舱室。舱室结构布置有些地方也与潜艇内部结构相似,比如睡觉的地方,床铺大小、上下间隔就与艇上的差不多。舱室内的空气很浑浊,尤其是工作舱室,高温高噪音、高湿度,一进去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休息舱、锻炼舱、体能指标测试舱的环境能好一些,所谓环境好一些也就是温度、噪音低一些,其他都一样。模拟舱内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间,只有看24小时制时钟才能区别出昼夜。我们
参试人员在模拟舱内的作息时间是固定的,几点几分干什么都由科研人员安排好的,到点了就自行进行工作转换,一昼夜24小时原则上是8小时值班、8小时睡觉、8小时锻炼与自由活动。值班期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练习收发报、修理仪器仪表等;自由活动时间主要是读书、看报,写学习心得、写广播稿,主要写一些在试验过程中表现比较哭出的战友的表扬稿。再就是锻炼身体。我是分在对照组的,对照组只有5个人,平时是不锻炼的。我自己因为在艇上时出海较多,又参加过远航,所以进舱后第一个月还是比较适应的,好像一晃1个月就过去了。1个月以后就感觉时间越过越慢,而且各种不适应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心烦意乱,期间我还得过一次重感冒。当试验进行到二三个月时,这种不适应达到了极点,成天无精打采,浑浑噩噩。再好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想吃,便秘、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难忍。心理上也出现了能不能坚持下去,会不会死等念头。我和别的战友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其他战友都感觉越到最后日子过得越快,而我和他们恰恰相反,我是越到最后觉得日子过得越慢,好像一分钟都难以熬下去了。尽管如此,我们所有参试的战友还是互相鼓励,谁都没有提前退出试验的想法,即使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科研人员询问能否坚持时,依然打起精神回答一定坚持到底,绝不提前退出试验。就这样,我们以顽强的毅力,在科研人员耐心细致的关心照顾下,坚持完成了 120昼夜的模拟试验。
记得完成试验后不是马上就出舱的,而是先打开舱门,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入模拟舱,先坐着适应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在科研人员的帮助搀扶下一一跨出舱门,走出了在里面生活了120昼夜的模拟舱。出舱后又把我们带到专门的房间休息恢复。
出舱后身体恢复期间各种体能数据测试也从未间断,这个时间大约持续了1个多月。我出舱后最大的感觉是浑身没力气,走路有点摇晃,好像随时可能要摔倒一样。再就是我们在模拟舱内生活了 120天,所有人进舱前肤色无论是白的还是黑一些的,出舱后肤色都是白白的,白的都透明,好像用手指头一戳就能戳破了似的。以至于有一次我们几个上街被街上的姑娘不停地盯着看,好像以为我们是国外来的白种人,走过去了还回头看,看的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2]

顶一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