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二人 陈素平《不要忘记他们》(3)

陈素平的这一段关于试验过程的回忆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听了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完成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任务后,陈素平回到了原来的“56--110”潜艇上,一直干到1976年3月退伍。老陈在潜艇上整整干了8个年头,期间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到嘉奖,在潜艇上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

1976年3月陈素平退伍后被招聘到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外轮上当水手,直到2006年退休,在广远公司工作30年。期间到过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退休后的陈素平回到了南通,全家团聚,过起了幸福安逸的生活。

说起老陈的家,他很知足,也很满意。陈素平1975年结婚,妻子陈亚妹是原南通农场职工(后划归南通开发区),结婚后两口子有了两个儿子,早前日子过得有点清苦,自己在远洋轮上工作虽然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但除了负担全家人生活外,还要负担老陈的父母一部分生活费用,生活比较拮据。好在南通作为沿江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老陈一家是受益者。他家所在的南通开发区农场,这几年也一直处在不断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家里现在住的房子是拆迀分到的,除了这套面积最大自己住以外,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分到了拆迁房,全家一共3套房。南方人都很有经济头脑,老陈和孩子们一商量,老两口住房面积较大,不如两个儿子家过来和父母住在一起,把剩下的2套房用来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可以增加一笔收入。老陈退休后每月退休金近5000元,老伴又是农场退休职工,每月也有2700多元退休金,两个儿子结婚成家后都干个体,收入也不少。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在上学,全家日子过得很小康、很和谐。当然一家人最关心的还是老陈的身体,当年参加试验落下了听力障碍、关节炎、神经衰弱等毛病,在外轮上工作时有一年胆囊炎发作,疼的难以忍受,好在轮船航行在长江口附近,船上领导眼看老陈痛得不行了,发电报向上海急救部门求援,后上海急救部门派出快艇前来将他从船上接出送到上海医院动手术切除了胆囊。如今年纪大了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三高一样不少,尤其是高血糖控制的不好。老伴身体也不好,前几年患胆结石做手术把胆囊也切除了。老陈退休后的医疗关系在北京,因为社保卡尚未实现异地报销,所以报销一次住院医药费十分麻烦,公司规定门诊医药费报销上限1300元,这点钱是不够的,但老陈对这些事看的很开,他的态度是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

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二人 陈素平《不要忘记他们》

 

一上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帮战友谈兴很浓,一时停不下来。中午在附近饭店我们和老陈夫妇及孙女一块小聚。“56--110”潜艇的3位战友又一起回忆起了在艇上工作时的许许多多往事,心情难以平静。当话题又集中到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时,老陈跟我们说:“参加模拟长航试验,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依然难以忘怀,可以说是终生难忘。几十年来,我跟家里人从未提起过这段经历,提它干什么呢?给家人提起来除了老伴也许能理解外,孩子辈、孙子辈恐怕都难以理解,

他们不理解我们当年怎么会冒死去参加这样一个试验?我们这一代人真是有理想、有信念、最能忍耐、最能吃苦的一代人啊!”一番话,让我们陷入了沉默,秦友祥,这个既干过常规潜艇,又干过核潜艇的老兵,心潮起伏,他站起来代表我们这些潜艇老兵向陈素平敬酒。老秦动情地说:“我在潜艇上工作了几十年,也远航过多次,参加过我国第一次南极科考。但没有像老陈一次在模拟舱中呆过120昼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所以我们对老陈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作为曾经是一条艇的战友,可以说我们无愧是毛主席视察过的56--110潜艇走出的兵。”说完,老秦把杯中的酒一下干了。

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十二人 陈素平《不要忘记他们》

在寻访的参试战友中,陈素平各方面的状况是比较好的一个,家庭和谐,生活小康,身体总体算是好的,这让我们俩感到十分欣慰!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4]

踩一下[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