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狡黠 《升起潜望镜》(2)

话,不无道理。心里却总觉得有点“那个”。我得承认,这小子脑袋里有货。

“我看你能当官。”我揶揄地说。

“更确切地说我想当官。”他直言不讳,坦率的可爱。“我觉得我不比别人差,我有那个能力,我就要干那个工作。我在寻找得以发挥的机会。不怕你生气,也许有一天我会领导你。”

气势有些咄咄逼人,真受不了。心说这小子不地道,可我还是违心地和他打哈哈:“但愿如此,祝你成功。”

他的才干和为人很快受到领导的赏识。不到一年,便被提升为副科长,是全政治部最年轻的副科长。真的成了我的领导。科里有几个老干事,开始还有点不服气,不久也都服了,一是他精明强悍、办事利落,开了几次大会,搞了几次大材料,他都组织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为几个老干事所不及;二是他关心下属,善于安抚,诸如救济补助,安排子女转学入托等等,他都非常卖力。另外还有几件事更让老干事们叹服不已。

有一次,我们准备召开一个小型会议。天气很热,会议室没有电扇,一个老干事提出向管理处借,那天是星期六,快下班了,管理处长推说电扇都坏了,不肯支援。过了一会儿,南一波拿起了电话。

“处长吗?我是宣传部小南,有件事要麻烦您了……星期一我们要开个会,舰队赵政委参加。考虑到天气太热,是不是请你们支援几台电扇……”

第二天,不仅电扇搬来了,管理处长也来了,亲自指挥电工安置,挥汗如雨。

我问南一波:“赵政委真来吗?”

他狡黠地一笑:“明天首长临时有事,不来了。”

还有一次,科里一个老干事发牢骚,房子漏雨,营房科派人修了几次了,还漏。那几个职工像老爷似的,要么是请不动,要么是敷衍一下了事。这种事常听人念叨,可是没有办法,谁也没往心里去。只见南一波沉吟片刻,抓起电话:“营房科吗?哦,王科长,我是宣传部南副科长,昨天我陪钱副司令去看我们科的钱干事,正碰上他家房子漏雨水。听说你们修了几回了,钱副司令很生气,叫我问问你家房子漏不漏,要漏,先修你的,不漏,马上去把钱干事的房子修好。王科长,看样子今晚还有雨……”

房子很快修好,王科长亲自带人去修的,再没漏雨。钱干事自然很感激南一波。我却讥讽他“狐假虎威”。

“对他们那些人,没别的办法。”他说,“现在是权力吃香的时代,对那些权力的奴隶,只有用这招儿。”

“你不怕钱副司令知道了,怪你假传圣旨?”

“放心吧,王科长决不敢去问首长,这些人,标准的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

又不到一年,科长调走,他就水到渠成当了科长。又是政治部最年轻的。而且成了首长的“红人”。几乎每个首长下部队,都愿意带着他。他能写,善于归纳,有独到的见解,每次下去,他都能给首长写出可供海军或总部内部刊物转发的文章和经验来。

有句老话:一代天子一朝臣。那年月,政治形势动荡不安,今天这个上去,明天那个下来,像走马灯似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他总也不出“朝”。谁上来都用他,而且不断提升:副部长、部长,步步登高。有人称他“代代红”、“三开干部”。人们从感情上都讨厌这种人,可唯独对他好像并不太反感。

“靠本事吃饭。用一句旧话来说,叫做卖艺不卖身。”有一次,我问起他的处世哲学,他这样说。意思是只贡献才干,不卖身投靠。我明白。但是仅靠这一点我想是不够的。

我曾经是“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这个观点的积极宣传鼓吹者。舰队召开千人大会,我的发言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舰队组织宣讲团,我被指名为成员之一。我有些飘飘然。

正在这时,到外地出差的南一波回来了。立刻把我叫到他的家里,劈头就问:“你一向不大热心宣传工作,现在怎么积极起来了?”

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看他的神情,像是我有什么错。“我还没回来就听到了你的消息,说是舰队有个某某,不得了。你觉得这样好吗?”

“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