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艇部二 政委王敬礼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我当时没有回家,直接回到艇上。我对支队的“造反派”到艇上煽动造反的做法非常反感,马上召开支委会,认真分析了形势,首先统一党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然后召开军人大会。我把127艇从大连修船回来的工作情况做了梳理:一共出了多少天海,完成了多少个科目,发展了多少党员,提升了多少干部,等等。我问大家:这些事情,哪个搞错了?即使是哪件事情存在问题,也是支部研究决定的,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我对大家说,如果是因为领导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双方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造反夺权的方式处理。我们艇上没有“左派”和“保守派”之分,谁想人为地分帮划派,谁就是破坏部队稳定,破坏官兵团结。我们艇既要“抓革命”,也要抓训练,不能以“抓革命”为名影响工作,更不能乱。
接着,艇上又举办了一个学习班,对全艇的纪律作风进行整顿。由于我们艇上领导观点一致,极左思潮没有大面积扩散。个别想闹事的人,一看艇长和政委是铁板一块,无法支持谁打倒谁,也闹不出个名堂,就不再像先前闹得那么凶了。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支队党委开扩大会,研究干部转业问题,有人提出让张连忠转业,理由是他“单纯军事观点”,工作方法也有问题,不太体恤下级,大家对他有意见。我想,肯定是支队的“造反派”到艇上煽动造反时受到张连忠的抵制,他们对张连忠不满,挟私报复。我马上表态:情况不是这样的,张连忠管理部队严格,这是应该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支部支持他。他是从陆军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经过潜校四年多培训,刚上艇一年多就转业,太可惜了。我的意见是留下来再干两年试试看,如果干得不好,再转业。后来支队党委经过研究,决定把他留了下来。
那时“抓革命”是支队的“主流”,127艇因为没有积极响应支队搞的一些政治活动,被视为政治立场不坚定,支部上报的战士提干名单一直不被批准。因此,艇上有关人员也有情绪。我召集那些准备提干的老兵开会,对他们解释说,现在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决不会长期发展下去,如果大家愿意留在部队工作,就坚持下来做个老兵,等机会再看看结果。
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势很复杂,上级决定派潜艇到远海执行侦察任务,别的艇光顾了“抓革命”,忽视了军事训练和机械维护,来了任务,却不能出海远航,只有127艇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任务一到,潜艇立即出航。经过15昼夜的远航,127艇圆满完成侦察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后来在年终总结时荣立集体三等功。那些原先上报准备提干的战士,除了个别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外,其余的都被提升为干部了。
1970年春天,我离开了127艇,到北海舰队防险救生大队当政委。那时防大的派性斗争很激烈,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连食堂都不开伙了。也许是因为我在127艇工作期间,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堡垒作用,上级才派我去“灭火”的。我到那里以后,很快就把形势稳定了下来。
回顾在127艇当政委的那段日子,我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句话非常正确。一个基层单位,只要领导干部身子正,并能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这个单位的工作就一定能搞好。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