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艇部一 艇长张连忠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第一章 艇部一 艇长张连忠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第一章  艇部

 

在我们当兵的那个年代,有一句话很流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意思是说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重要。一个艇队也是如此。    

一条03型潜艇,按编制53人,还不到陆军的两个排,艇长、政委却是副团级。全艇13个专业,却有17个干部,平均3个人里面就有1个干部。后来军士长改由士官担任,干部才减少为十来人。    

潜艇的使命是潜入大洋或者深入敌后,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我就先从艇长、政委和副长、副政委这些“战斗堡垒”的成员开始说起吧!       

 

一、艇长张连忠

 

第一章 艇部一 艇长张连忠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张连忠(1931.6.26~),山东省胶州市(原胶县)人。1931年6月26日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先后参加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战役,多次负伤,并多次荣立战功。1960年由陆军转入海军,历任潜艇艇长、潜艇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北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88年授海军中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2003年离休。

 

第一章 艇部一 艇长张连忠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1、初识艇长  

  

“文革”前,潜艇官兵都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艇。海军为潜艇部队培养艇员的院校一共有三所:海军潜艇学校(现为海军潜艇学院)、海军工程学院(现为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这三所院校的简称分别是“潜校”、“海工”、“潜士校”。三所院校的功能各不相同,“潜校”培养潜艇指挥军官,“海工”培养潜艇机电干部,“潜士校”培养潜艇各专业的士兵。“文革”期间,三所院校均受到冲击,无法履行教学职能,潜艇官兵便失去了进院校培训的机会。我们那批1969年12月入伍的新兵,在新兵连搞完一个月“新兵入伍教育”之后,就直接分到艇上去了。到了艇队,又过了一周才分专业。这一周,是艇上领导熟悉我们的过程,也是我们熟悉艇领导的过程。    

很快我们就知道了哪个是艇长,哪个是政委,副长、副政委是谁。    

艇长的名字叫张连忠,山东胶县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眼睛很大,炯炯有神;说话胶东口音很重,声音响亮;平时不苟言笑,好像全艇的人除了政委王敬礼和副长张朴洵,其他人都有点怕他。王敬礼和张朴洵的资格比较老,张连忠比较尊重他们,其他人,对不起,那是一点不讲情面的。    

举一个例子:艇上有个老航海长叫赵立斌,是1956年入伍的老同志。赵航海长的性格有点“绵”,值班带队时,喊口令的声音很小,缺少点阳刚气,队列也就走得比较散乱。有一次,全艇排队去食堂吃饭,从宿舍到食堂,大约三五百米,队伍走到食堂门口,只听从排尾传来响亮的口令:“立——定!”是张连忠的声音。他走到队列的左侧,对赵立斌说,“值班员入列!”赵立斌应声跑到排尾,张连忠大声命令道:“向后——转!正步——走!”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3]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