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时间:2022-11-16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李忠效
点击:...次

舰务班

陈再恒(1947.9.8~),湖北省黄梅县人。1965年9月入伍,从潜艇士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127潜艇工作,历任舰务兵、舰务班长、舰务军士长,1970年任支队政治部组织干事,1978年入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学习,毕业后任218潜艇副政委、政委,1987年任潜艇基地406艇—22艇员队政委。1989年授海军上校军衔。1992年转业到青岛市劳动局技工学校任副校长、书记,1997年任青岛开源集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总经理,2002年任青岛开源集团监事会主席。2008年1月退休。

我上艇的时候,陈再恒还在艇上当军士长。人长得眉清目秀,身体略显单薄,性格比较开朗,喜欢和张地岭等人开玩笑。张地岭的外号叫“大愣”,在我的印象中,陈再恒叫“大愣”最多最响。
陈再恒也有一个外号——“黏糊”,看他的性格,很爽快的一个人,不知“黏糊”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反正我们上艇的时候就有这个外号了。
不久,他调到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当干事去。1976年我调到支队政治部宣传科当干事,两个科的办公室楼上楼下,经常见面。1978年我调到舰队政治部创作组当创作员,他也到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去学习,此后就见的少了。
后来我调到北京工作,才发现他和无线电班长陈献彩关系很好,1997年张连忠从海军司令员岗位上退下来,有一段时间,他每年和陈献彩一起去看望张司令。他们分别从青岛和温州出发,在首都机场会合,一起进城,看过张司令,又一起返回机场,各自飞回自己所在的城市。
2015年12月9日,陈献彩去世,陈再恒得到消息,专程从青岛赶赴温州,代表张司令和老127艇的官兵为陈献彩送行。由此可见战友情深。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陈再恒写了一篇文章《军旅生涯苦乐事》。潜艇生活的苦是公认的,至于乐,那就是苦中作乐了。

127潜艇是一个团结、奋进、有战斗力、有光荣历史的战斗集体,也可以说是将军的摇篮。127艇出了三个将军,他们是:海军司令员张连忠、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张岩和青岛基地司令员韩芳润。
我曾经在这艘潜艇上服役5年,深感荣幸和自豪。在127潜艇工作和生活的5年里,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过去将近40年了,现在想起来还像在眼前一样。
记得大概是1967年的夏天,潜艇在大公岛以南的23、24号海区训练二号科目。第一天训练还算比较正常,到了第二天,海上刮起了七、八级大风,科目训练已无法正常进行,绝大部分艇员晕船,呕吐不止,无法进食。我本人能抗六级风浪,那天虽然没有呕吐,但胃里也翻江倒海地难受,脑袋像是随时都要爆炸一样。我和其他艇员一样,多么期待返航的消息啊!就在这时,艇长张连忠却做了在海区抛锚的决定。潜艇在海区抛锚,真是大海里一片小小的树叶,上下左右不停地摇晃。进入锚泊部署后,除了部分人员值班外,大部分艇员休息。在大风浪里休息也是件困难的事。我躺在一舱吊铺上要紧紧抓住吊铺铁链,否则随时都有掉到地板上的可能。抛了几天锚我已记不清了,返航靠码头后,走在路上路在晃,躺在床上床在晃,连做梦都是晕船,到了半夜我实在坚持不住了,跑到厕所大吐一场,咳破嗓子吐出了血丝。没想到我的第一次晕船呕吐,竟然是在锚泊返航的陆地上。我把对大海的复杂感觉全吐了出来,印象太深刻了。
再有一件是生活中的小事——吃蛤蜊。我家住内陆,入伍前没见过大海,别说是吃蛤蜊,连蛤蜊是什么都没听说过。记得第一次吃蛤蜊,还是当时的电工班长韩芳润教我的。一个星期天,等到大海退潮后,韩班长带着自制的用粗铁丝做的齿耙子和装蛤蜊的家什——罐头盒,领我到海边,在退潮的海滩上,从泥沙中挖出蛤蜊,用海水洗净后装入罐头盒里,再添点海水。到艇上弄点柴油,用抹布点燃,等罐头盒里的蛤蜊煮开口后就可以吃了。韩班长说:小陈快吃,蛤蜊很鲜。我第一次吃这种海鲜,可能是内陆人的味觉还不习惯的缘故,觉得味道很怪,非常难吃。后来,由于韩班长的言传身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蛤蜊、喝啤酒,倒也成为我水兵生活的一件乐趣,蛤蜊也成了美味佳肴。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