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时间:2022-11-16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李忠效
点击:...次

曲斌(195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76年入伍,曾任210潜艇电工兵、电工班长。1980年退役,任哈尔滨铁路局检查员;1982年9月入黑龙江省电大机械专业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到哈尔滨铁路局纪检委工作;1992年9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95年2月本科毕业。1997年1月任沈阳北方交通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9月,任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董事、上海公司总裁。

曲斌上艇不久,我就离开210潜艇了,曲斌他们那年的新兵,大部分人没打过交道,因为曲斌是机电部门的,要比其它部门的新兵熟悉一些,不过也没有什么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倒是他到地方以后,特别是近来年,打交道多一些。近年我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已记不清我们是什么时候联系上的,好像就是2008年老艇纪念册的时候。曲斌现在是公司老板,他的公司在上海,我们有时在北京见面,有时在上海见面。
曲斌的话不多,说话语速也不快,给人一种很稳重的感觉。不记得他年轻时怎么说话,现在和他接触,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办事靠谱的人。据说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我想这与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大有关系。2008年,他还为出版老艇纪念册予以赞助。那一次,他为纪念册写了一篇文章,《不经意间的“冠军”坚定了我的信念》。此文颇有一些文采。

要说青春无悔,真的还要数我在210潜艇上当水兵的那5年。
1976年初,我从黑龙江的农村参军,经过潜艇学校的短期培训,于当年11月分配到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210潜艇当电工兵。那年我21岁。
210艇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严明纪律的大家庭,是海军的管理教育先进单位。我真的偷着乐了好多天。参军嘛,谁不想多受锻炼。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军事技术,争取在部队干一辈子。起码也要对得起那一天两元钱的潜灶伙食费。
那时毛泽东主席刚逝世,每天晚上熄灯前,战友们躺在床上,都读一会儿“毛选”。而我在做知青时,已读过两遍。我从机电长曲昭阳那借了一本《电工学》,有空就看看。有一次老政委王学芳走到我床前,问我看什么书,我把《电工学》给了他。第二天,军士长孙元明悄悄告诉我,政委问了,小曲看的《电工学》有用吗?并提醒我要注意和同志们保持一致。这在那个“突出政治”的年代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对我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差点成了只“专”不“红”的典型。
我爱钻研,喜欢读书,心气儿也有点高。参军,让我错过了1976年选送上大学的机会,错过了1977年全国刚恢复的高考。在农村,表现比我差的被选送上了哈军工,在中学读书没我好的考上了吉林大学。我却一直是个“大兵”。1978年部队院校招生,艇上推荐了和我一块儿上艇的战友小王。说实话,他平时表现比我强,是艇上的“学雷锋标兵”,但论军事技术我真不服气。都是年轻人,谁服谁呀!当时我的确有些想不通。这一连串的不如意,使我这个充满幻想的年轻人消沉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
常言道: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1978年底,舰队“大比武”,真让我露了一小脸儿。
为了参加比赛,我们出海练“速潜”。我和小王都是主电机手,当时小王还没入学,艇长指示让小王上。可是操作了三个回合,都不很理想。该返航了,还没练出来,大家都很焦急。
小王在这个战位上,比我晚一年多,操作没有我熟练。王忠和艇长平时对我不太了解,这时候只剩我了,他从指挥舱下令:“让曲斌试试。”
听到“速潜”的命令,我和五舱的主机手配合默契,一套动作下来,扬声器里传来王艇长“返航”的命令。成功了!喜上心头。
在正式比赛中,我和主机舱的同志紧密配合,仅用十秒时间就完成了两台柴油机停车、两只轮胎离合器分离、两台主电机起动、两车前进二的一系列动作,打破了支队其他战友保持了多年的十三秒的记录。
接下来是分专业竞赛。电工专业我拿了第一名。当时我们班还有1971年到1975年入伍的好几位战友,都落在了我的后面。他们气了好久,我“牛”了好多天,也思索了好多天。
通过专业技术比赛,说明自己过去认真学习是对的。更证实了自己有许多的潜能。不经意间的“冠军”,一扫往日的自卑和消沉。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次“大比武”,令我在此后三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建立起了战胜各种艰难挫折的决心和信心。它时刻激励我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记得我离开部队那天,已经升任潜艇支队副支队长的王忠和与其他首长,亲自把我送上汽车,王中才政委一直把我送到青岛火车站。首长们都鼓励我回到地方好好干,一定会有出息。
从部队回来后,我当了两年铁路工人,读了三年大学,做了十二年哈尔滨铁路局的机关干部。从1997年到现在,又从事了十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现在是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的董事、上海公司的总裁。
有了今天的成就,真得感谢张连忠、王忠和、柳纪林艇长,王学芳、孙承勤、王中才政委,曲昭阳、梁吉和机电长,孙元明、李圣宽动力长,汤福荣军士长和全体210潜艇的战友们的关怀、教育和帮助。
当年嘱语犹在耳,转瞬我已鬓发苍。薄文寸意今草就,祝愿友谊比天长。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