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二十二、电工兵王军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王军(1955~),辽宁省丹东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任210潜艇电工兵。1978年8月考入海军高级电子专科学校,1981年7月毕业分配到海军704厂工作。1988年转业到丹东市机电公司工作。2015年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王军是我的丹东老乡,年龄和我一样大,只是他当兵比我晚好几年。他上艇的时候,我已到支队政治部当干事去了。1976年11月,我又回艇参加了一次30昼夜的远航,据说那次远航王军也去了,但是交往不多,印象不深。好像那时也不知道他是丹东人。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都没想起他来,当然别人也没推荐。后来我回丹东参加一个潜艇战友聚会,才知道他也在210潜艇干过两年,仔细想想,他的模样还有印象。这次编书,自然要将他列入约稿对象。
王军应我之约,写了一篇文章《蔚蓝色的海魂》,看上去很有文学色彩。看他的文章,原来他在当兵之前当过小学老师!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蔚蓝色的海魂
——回忆我的第一次远航经历
王 军
 
小时候我就对大海充满了美丽的向往,而我更向往的是有一天我能够穿上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拿起钢枪,去保卫我们祖国的万里海疆……
终于有一天,这个梦真的实现了,别提我的心里有多高兴,多自豪!
那是1976年2月,我正在一所小学教书,一听说开始征兵了,而且是海军,我便找到了当时的民兵连长,对他说:我要当兵!可他一个劲儿地劝我:你当老师不是也挺好么?干吗非要去当兵呢?无论他怎么劝我,我还是铁了心,一门心思去当兵。爸爸妈妈也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
当时丹东一起参军的有50人。在青岛海军潜艇学校进行为期9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专业课学习,最后我被分配到北海舰队青岛潜艇支队210潜艇,当上了一名电工兵。
210潜艇是海军、舰队、支队的先进艇,上艇以后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绝不给家乡人丢脸,要努力工作,肩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当了潜艇兵,谁都想出海,由于我肯吃苦,技术底子扎实,各方面表现突出,非常幸运地被选去参加远航。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航。我的岗位在六舱,我听到艇长下达“两车后退二”的命令,感觉到潜艇缓缓驶离码头奔向大海,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自豪感,神圣感,责任感一起涌上心头。
开始的几天,老兵们都很关照我,不时地问我:还适应么?我觉得我很好,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抢着去干各种活儿。可渐渐地我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了。
一天晚上,潜艇浮出海面充电,海上风浪特别大,几乎要把整个艇掀翻。我开始晕船,呕吐不止,连胆汁都吐了出来。接连几天体能下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几次战斗警报已拉响了,我却没能及时起床。军士长孙元明安慰我说:“很多新兵晕船,是正常的现象,你要勇于克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你看王春和就晕船,他现在已能吃下饭了。你一定要坚持。”
老兵王春和也帮助我,使我尽快适应了海上的生活。
可能很多潜艇兵都经历过在大风大浪中航行的考验,无论你晕船多么严重,作为潜艇兵,你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在远航的30天里,我感受到了战友们对我的关爱,从柳纪林机电长、梁吉和动力长和其他老兵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都是些什么东西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过了很久我才悟道:那是一种精神,潜艇兵的战斗精神,也是海军的军魂!
30天的远航胜利结束了,我战胜了自我,受到了艇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表扬以及同志们的好评。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困难。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会藐视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蔚蓝色的海魂已经附体,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海军战士了。
有一首歌唱得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当兵者的心声。现在虽然我已离开部队,虽然我已年逾花甲,而军人固有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然在我的血液里流淌……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