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舰务军士长梁吉和

梁吉和(1949.9.28~),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原邗江县)人。1968年2月入伍,任127潜艇舰务兵,1970年3月任舰务班长,1970年8月任舰务军士长;1972年秋到武汉接新艇155(后改舷号为210),1977年任210潜艇动力长,1979年任机电长;1980年3月任343潜艇机电长。1985年底转业,任江苏省邗江县建筑安装公司经理兼总支书记,后到邗江市建设局工作。

我在写《航电兵徐冲》的那一节里,写到1971年初我的脚趾被潜望镜挤伤的事情。在那一节中,我只写了前半段故事,后半段要留到这里来写。
上回说到我一声惨叫,艇值日梁吉和从二舱蹿了过来,连忙用我的袜子把脚尖包上,又找来一块大抹布,迅速一缠,背起我就走。
那时我虽然不是很重,但是也有一百多斤,从三舱到二舱再到一舱,要过两道圆形防水门,防水门的直径为800厘米,一个人钻,迈腿弯腰,动作协调,才能勉强钻过去,如果背上再背一个人,那就要把腰弯得更低,不然就会碰到我的头。现在回头想想,那个难度是很大的。梁吉和居然在背着我的情况下,用很快的速度钻过两道防水门,来到一舱。
03型潜艇一舱升降口的扶梯不是很高,但也有三四米,平时一个人爬,没有问题,背一个人爬,肯定很难。梁吉和背着我,蹬蹬蹬爬了上去,钻过直径只有650厘米的升降口,登上甲板,通过舷梯,跑上浮码头,又呼哧呼哧一路小跑,把我送到支队卫生科。
梁吉和身体很壮实,可以说是虎背熊腰。他的背很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脚伤很疼,认真体会一下在大哥哥背上的感觉,一定很惬意。当然了,如果不是受伤,他也不会背我。
到了卫生科,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当时正是初春,天很凉,我们还穿着棉工作服,想必他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值班医生看到梁吉和背着我急匆匆跑进来,知道出了什么事,连忙迎上来问:“怎么了?”
梁吉和把我放在急诊室的床上,站在一边呼哧呼哧喘气。
医生揭开包在我脚伤的抹布和袜子,我看见我的五个脚趾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医生用药棉给我清理了一下血迹,用镊子夹起偏到一边的大脚趾盖,脚趾盖已经完全从甲床上脱落,只有一点点皮相连。医生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子把脚趾甲剪掉了,然后用酒精把创面清理干净,洒上一些消炎粉,还有一些什么药物,就给我包扎上了。在医生处置的过程中,伤口很疼,但比起被潜望镜挤伤的那一瞬间,要轻多了。我一口口吸着凉气,没有喊疼。
医生说:“没关系。没伤到骨头。注意不要让伤口感染,很快就会长好。”
我在卫生科的病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换了几次药,就出院了。不久,我去参加了127艇25天的远航。
当时因为年纪小,还不大懂得感恩。多年以后,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就充满感动。2008年,我到镇江采访,专程去镇江对面的扬州看望了梁吉和,一起见面的还有刘金仁等曾经在支队潜艇上工作过的战友。
从1971年到2008年,过去了将近40年,我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向梁吉和敬酒。说起那段往事,他却淡淡地说:“小事,不值一提。”
为写这段故事,我特地到“曾经的127”微信群求证,防水门的直径是多少?一舱升降口的扶梯有多高?升降口的直径是多少?徐玉滨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下载了很多潜艇照片,但没查到我需要的数字。据他回忆,防水门的直径应该是800厘米。王连石告诉我,一层升降口的扶梯大约在2.5米到3米之间。战友们的热心相助,也让我感动。

梁吉和是个性格开朗的人,精力充沛,乃至过剩,还爱搞恶作剧。夏天部队有午睡时间,他好像很少午睡,他在午休时间都干了什么,我没有考察,只记得他干过一件“坏事”。
当年部队发的裤头是草绿色的,又肥又大,大家戏称“八一大裤衩”。夏天,大家都是穿着背心裤衩睡觉。年轻人,睡梦中常常会把“八一大裤衩”支起一个个绿色的“小帐篷”。大家都在睡觉,谁也看不到这种情景,而梁吉和不睡觉,像一个“梦游神”。一天,他意外发现,很多人支着“小帐篷”,他便找来一根手指粗、一米长的小木棍,照准那一个个“小帐篷”挨个敲下去,一边敲还一边说:“做什么好梦了?做什么好梦了!”把一大群支“帐篷”的人都敲醒了。大家醒来之后,看到自己受到打击的下身,第一个反应是不好意思。也有恼羞成怒骂他的:“梁吉和,你是个王八蛋!”
梁吉和虽然平时爱闹,工作起来还是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的。他的工作服在舰务班是最脏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他不怕脏,脏活累活抢着干;二是他比较懒,工作服比别人洗的少。坦率地说,这两方面因素都有一些。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他写了一篇短文《老艇的优良传统影响我一生》,看文章,他是蛮正经的一个人。

从1968年2月分配到127潜艇工作,到1980年3月离开210潜艇,前后加起来,我在这个艇队工作了整整12年。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艇队在艇长张连忠、王忠和,政委王敬礼、王学芳的领导下,长期以来,形成了纪律严、作风正的优良传统,是舰队和海军的先进单位,常年担负战备值班,多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重要任务,如远航侦察、长河3号定位仪试验、为核潜艇试航进行警戒等等。这12年,是我一生中吃的苦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受到锻炼最大的时期。我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潜艇机电长,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艇的优良作风,在我的思想意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我后来到地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刚到地方工作的时候,很多方面不习惯,非常留恋部队生活。地方要比部队复杂得多,在逐步适应地方工作的同时,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我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干部,决不能给部队丢脸。特别是,我是从210潜艇出来的,老艇长张连忠已经当上了海军司令员,我不能给老艇长丢脸。转业到地方工作20多年来,不管工作单位和职位怎样变化,我都一直牢记自己的处事原则,决不越雷池一步。这些年来,我走的路还算顺利。回顾转业到地方20多年来的历程,问心无愧。感谢老艇对我的培养,祝老领导、老战友们健康快乐!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