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相亲故事
1981年,是我在西沪港当兵的第六个年头。潜艇上有个兵叫小亮,比我晚两年当兵,上海人,我在上海修艇期间,代理司务长,他帮厨,我们俩关系不错,我跟他学了不少上海话。他还会“武术”,劲很大。那年回西沪港后,一次游泳,我划伤了脚,是他和杨动力长等几个人把我送到卫生所的。我提干后回到西沪港,我们也经常在一起玩。闲聊时,他和我讲他和女朋友在一起的趣事,有些情节,听的我脸红心跳的。

那一天,他告诉我,说母亲从上海来西沪港看他来了,让我晚上过去一起吃个晚饭。好朋友的母亲来部队,理当应去看望,再说我们西沪港那里的规矩是,只要是“家属”来队,都要请要好的战友,老乡去吃饭喝酒。我答应了他。

傍晚下班后,我先去老百姓的渔船上买了几只螃蟹,这是孝敬小亮母亲的,从司令部到家属招待所,要路过军人服务社,我在那里又花了两块钱买了瓶白酒,这是我和小亮喝的,我现在是干部,人家是战士,不能太小气。然后高高兴兴的去“赴宴”了。

进门以后,我看到除了小亮母亲以外,还有小亮的姐姐,是陪她母亲一起来的,当时不知道怎么称呼,报了出生年月后才知道,我是哥哥,她是妹妹。她是上海一个无轨电车上的售票员,鹅蛋脸,挺漂亮的,特别像电影《英雄儿女》里英雄王成的妹妹王芳。

这次小亮请的客人只有我一个人,有点受宠若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近距离与年轻的漂亮女孩坐在一起吃饭交谈,我一生还是头一回。年轻时,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遇见的女孩越年轻漂亮,我心里越紧张,越不敢看人家,我不知道别的男生是不是也都有这个毛病,这次心里虽然还是有点发虚,但我已不再是那个当年腼腆的“大男孩”了。我记着那年“上海大姐”的忠告,敢于直视女孩的目光,心里给自己鼓劲加油:“我是解放军海军军官,是大哥哥,怕什么?该害羞的应该是你才对”。

小亮的母亲是位教师,没有喝酒,说话节奏很慢,特别亲切,席间,她问了我一些家庭情况。她叫我名字,小亮姐弟俩叫我哥,陪我喝酒,主要是我和小亮喝酒,她姐姐喝了一点点,脸一直是红红的,表情羞涩。当我感觉到喝的有点晕的时候,赶紧见好就收,起身告辞。离开时,小亮要送我,我没让,他也没勉强,回屋和他母亲、姐姐“商量事情”去了。

第二天,小亮找到我,问我对他姐姐印象如何?我说:“挺好啊,书香门第,举止得体,又很漂亮”。小亮说:“我姐姐和我母亲昨天见了你,对你也非常满意,我姐姐现在还没有男朋友,我妈妈愿意让你们先交往,确定恋爱关系,将来你娶了我姐姐,就做我姐夫吧”。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昨天的饭局,是这个“小新兵”精心设计的一次“相亲”。她们“相亲”,而我“被相亲”。

我真心的感谢这个小阿弟的热情与真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自己的亲姐姐介绍给我,真心的感谢那个上海电车上的售票员和她的母亲,不远千里来相会,还对我一见钟情。可是娶上海姑娘,做上海女婿,我还真没有思想准备,即使“有想法”,也“没胆量”。因为老妈这一关,是绝对过不去的。我是那种“听话”的乖孩子,不敢惹老妈生气,只能对小亮讲;“我非常喜欢你姐姐,可我妈妈给我和我弟弟下过死命令,我和弟弟的婚姻,必须由她做主,只许娶保定本地姑娘,不许在外地找对象。我母亲年纪大了,又有病,母命难违,希望能够理解,姐夫做不成,我们还做终身的好兄弟吧”

就这样,我错过了这段结局不知是否美满的姻缘。没有当成上海的女婿,我会永远记住这个上海女孩,每次看到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芳”,就会想起她。想到这段有些传奇和浪漫色彩的相亲故事。
注:这首文章是根据刘力战友的回忆由马杰战友编辑而成。
刘力战友:1976年2月从北京通县一中入伍,先后在西沪港部队食堂科、财务科工作。1985年离开西沪港。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踩一下[1]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