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1985年3月21日,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发生叛逃事件,事件造成6名艇员牺牲,2人受伤,叛逃者驾驶鱼雷艇向韩国方向逃窜,最终在中方的强势交涉下,叛徒被韩国遣返。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1985年3月21日下午,北海舰队快艇某支队3213号鱼雷艇作为指挥艇,连同其他五艘快艇出青岛军港前往黄海海面进行训练,演习于7时20分结束。

在另外五艘鱼雷快艇相继返航后,殿后的3213号鱼雷艇上,电讯兵杜新立从艇上的枪柜中,取出一支冲锋枪与一把手枪,然后将枪柜上锁,再将手枪交给电航兵王中荣,自携冲锋枪奔上甲板,随即朝着操作室射击,代理艇长张晓生首先牺牲,接着杜新立又陆续射杀在操作室中的五名其他干部,副艇长张维功及轮机长曲振波则受伤幸存。其他船员听到枪声纷纷走避,后来集体被杜新立押至船舱。   

这起劫艇叛乱事件的主谋杜新立,20岁,原名杜新理,出身于河北农村,高中毕业后入伍,家里有父母、出嫁的姐姐、与弟妹各一。同犯王中荣,19岁,江苏人,父亲是矿工,家里有父母、姐姐与一弟两妹。两人1984年从3215艇调至3213艇,1985年1月中旬起即开始策划劫艇叛逃。当时艇员共19人,除杜王两人外:

牺牲者--孙世忠,40岁,支队副政委;徐惠友,40岁,支队副队长;刘云正,30岁,艇教导员;张晓生,28岁,副艇长、代理艇长;王何龙,28岁,水手长;朱长军,22岁,电讯长。

受伤者--张维功,24岁,副艇长;曲振波,25岁,轮机长。

其余--高志明,26岁,枪炮长;张福军,23岁,轮机军士;贾培珠,22岁,轮机军士;李光申,21岁,雷达兵;崔王龙,22岁,水兵;韩文峰,22岁,水兵;高建聚,21岁,水兵;唐爱民,20岁,水兵。(根据韩国国防部公布的名单音译)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杜新立与王中荣二人控制住3213号鱼雷快艇后,便操艇调头,朝韩国西海岸高速前进。杜和王轮流负责驾驶与监视舱中艇员。鱼雷快艇航行了九个小时后,油料已尽,即随波漂流。到韩国水域中的小黑山岛,在海中随波漂流的过程中,杜和王曾发射了一枚照明弹,但到了第二天(3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以下为汉城时间)才被韩国渔威六号渔船发现。

渔威六号渔船发现3213号鱼雷快艇时,最初以为是北朝鲜或中国的间谍船,未敢靠近,立即以船上无线电跟群山海岸警备队报案,该队马上出动了巡逻艇前往处理。由于鱼雷快艇已无动力,警备队巡逻艇即将该艇拖往靠近扶安郡外海的下旺嶝岛西南海岸停泊。

在韩国警备队拖航3213号鱼雷快艇的同时,22日上午3艘中国军舰为搜寻鱼雷艇进入韩国海域,韩国发现后,派出海空军予以警告,并作武力示威,但双方态度均十分克制,未酿成外交事件,中国军舰随后退到韩国领海线之外。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图为韩国方面的救护车

韩国警备队巡逻艇先将张维功、曲振波两名伤者,由高志明陪伴,载往群山医院急救。由下旺嶝岛到群山港有三小时的航程。张维功与曲振波两名伤者住入医院后,韩国军警立即在群山医院采取严密的警戒措施,保护他们的安全,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图为受伤的船员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图为韩国方面运送遇难者遗体

3月23日上午进行了三小时的手术,曲振波左手臂被子弹贯穿,臂骨完全碎裂,经手术后已包扎上石膏。张维功左胸中弹,手术后已取出子弹。海岸警备队初步了解艇上发生事故的经过后,于下午将3213号鱼雷快艇拖至群山港,杜新立、王中荣以及其余8名幸存艇员随艇前往,幸存艇员将艇上船舱锁上离艇,被安顿在群山观光旅馆。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被韩国方面逮捕的杜新立、王中荣

1985年,北海舰队3213号鱼雷艇叛逃事件始末

图为中韩双方代表谈判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9]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