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号潜艇简介

作者:宋成福(418艇烈士子女) 

中国海军“418”潜艇是一艘M级小型潜艇,1951年2月10日下水(苏联称婴儿级),原为苏联海军M-279号潜艇,长50.5米、宽4.4米、高2.85米、排水量353吨,最大航速水面15.5节最大潜深70米、两具533mm鱼雷发射器、前甲板安装一门100毫米火炮,下潜时间35秒、极限自持力22天、水下生存极限48小时,1955年春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更名为国防-24号,舷号204,后来改为“418”号,隶属东海舰队。

195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418”潜艇与“416”潜艇,在舟山群岛朱家尖岛东部普陀山海域,完成了舰队部署的联合反潜军事演习,潜艇上浮时舰桥与一同参加演习的“衡阳”号护卫舰,舰底发生碰撞而沉没,造成潜艇38人牺牲,仅一人生还。

1959年11月24日起,东海舰队护卫舰6支队18大队“昆明”、“成都”、“衡阳”3艘护卫舰,与潜艇22支队“416”、“418”号潜艇为“解放台湾”而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但是护卫舰6支队18大队大队长与政委,“成都”、“衡阳”舰舰长和政委、“418”号潜艇政委,均不在战斗岗位。

他们当时正在岸上参加批判彭德怀、黄克成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也就是说有指挥经验的舰艇主官多数没有参加这次军事演习(是造成“418”号潜艇与“衡阳”号护卫舰发生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昆明”舰舰长(代理大队长),擅自下达停车命令,护卫舰在潜艇起浮点附近停车漂浮是致命的错误,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最终原因。(停车后潜艇声呐侦听不到舰艇水声信息)。

而“418”号潜艇上浮时也没有严格按操程规定,关闭第二道水密门以及二舱、四舱靠近指挥舱的水密门,并且没有悬停、升起潜望镜对海面进行观察(是造成“418”号潜艇沉没的主要原因)。潜艇上浮海面与“衡阳”号护卫舰相撞,随即沉没于40米深的海底。沉没后艏舱有5人、五舱和六舱有10人存活。12月2日凌晨5点时,在15个小时等待后艇内氧气不足时,逃到六舱的10人决定逃生。当时潜艇深度计指示为8米,而实际的潜艇当时的深度为40米,从六舱逃生的9人由于没严格按照水深要求,自行上浮速度太快而死亡,仅军士长王发全1人生还(他携带重物在上浮过程中不断慢慢地减重),艏舱的5人无一生还。

75天后,“418”号潜艇被打捞出水。沿着被“衡阳”号舰艏劈开的舰桥下到指挥舱,人们看到的是一幅令人潸然泪下的一幕:7名军官17名士兵全部牺牲在自己的战位上,(他们是艇长张明龙、副艇长王明新、副政委张前冲、副艇长鲍风林、航海长金作印、机电长阎信芝、舵信兵胡永锡、舵信兵赵彝清、舱务兵樊岐、舵信兵李光荣、炊事兵温汉民、电工兵周志本、声呐兵宋维玉、舵信兵鲍在杰、无线电班长杨振玉、舵信兵刘殿刚、炊事兵王法高、无线电兵罗明福、航电班长李秀全、实习机电长范秀德、轮机班长辛镜云、舵信军士长匡明文、舰务班长高均达、电工班长芦国洪)海水已经把他们泡的面目全非。在艏舱,一个密闭的玻璃瓶里,留下了鱼雷长、实习鱼雷长、军士长等5人的遗书和最后一次、党、团费。  

如果有一个环节、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418”号潜艇就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灾难的结果。“418”号潜艇遇难后,海军高层并没有处分临时代理指挥编队演习的,“昆明”、舰舰长和“衡阳”舰的实习舰长。在2003年4月16日中国海军某潜艇支队“361”号潜艇,因为机械故障导致70名官兵窒息死亡。至此人民海军因“418”号潜艇和“361”号潜艇的失事,共造成108位优秀的潜艇官兵牺牲。

给祖国、给人民海军、给众多的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后续:从此以后潜艇下潜必须封舱,从那时一直延续到今日。

“418”号潜艇简介

这位老人家,就是当年的416艇的副艇长:何汉卿老人,2019年12月1号潜艇失事60周年纪念日,我们不约而同在烈士陵园不期而遇,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提前那时候的情景清晰如昨天,那天舟山海域,乌云密布、波涛汹涌、风雨交加,他说我们一起出航参加演习,我们回来了、可是他们却永远……。说着说着就哭了,他说自从他转业后每年的12月1日,他都要去舟山烈士陵园看望一下战友。这些年老了腿脚不方便,需要子女陪同,说只要我还能走的动,就会来看他们。说话间眼泪扑簌,不一样的潜艇战友情。(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1]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