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岁月 —— 老将军讲述新中国潜艇部队的诞生

中国的“潜艇梦”始于上个世纪初期。在人们的眼中,潜艇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水中突击兵力。它能隐蔽在水下,对敌方舰船发动突然攻击,常常创造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的奇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海军曾订购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德国潜艇,以对付日本的野蛮人侵。但不幸的是,这些潜艇被德国扣留,后来用于大西洋潜艇战。二战后,英、美两国虽向国民党海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海军装备,但对于尚属尖端武器的潜艇却绝对不给。

那么,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究竟是何时何地诞生的呢?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正在筹建中的大连旅顺潜艇博物馆馆长、海军某基地原副司令员王世昌将军。从1954年起,24岁的王世昌就先后担任我国海军第一代潜艇401艇副艇长、402艇艇长他在我军一线潜艇部队服役了20多年。王将军找出珍藏多年的照片和档案资料,向记者娓娓讲述了50多年前发生在旅顺军港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光荣岁月 —— 老将军讲述新中国潜艇部队的诞生

组建潜艇学习队

建国之初,遵照毛主席指示,人民海军的建军方针明确规定:优先发展潜艇、航空兵和鱼雷快艇(简称“空、潜、快”)。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提出请苏联提供训练用的小型潜艇,帮助我国训练潜艇艇员。后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自批准组建潜艇学习队。

经过中苏双方协商,苏联同意为我国培训4艘潜艇艇员、指挥员及基地人员,并提供2艘潜艇作为训练艇,时间为2年。从1951年5月至1953年5月(后来又延长至1954年6月),培训地点在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基地(当时旅顺由中苏共管)。很快,一场秘密而大规模选拔潜艇学习队学员的工作开始了。

为了选拔出高质量的学员,保证经过训练后个个顶用,海军机关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此事。先后从大连、青岛、南京的海军学校选拔政治、文化、军事、身体条件好的年轻学员,又从陆军选调了经过战争考验的干部、战士。这批学员(包括部分来自地方的学员)除了要经过海军的严格审查,还要经过苏联顾问的审核同意。例如,来自华东海军的袁家成同志,因为是袁世凯的后代,没能通过苏联顾问这一关,最后只得返回华东海军。

对于潜艇学习队的人员选调,海军高度重视。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说:“宁可叫几条军舰开不动,解散几个学习单位,也要满足这次选调潜艇学员的需要。”

1951年4月中旬,潜艇学习队在北京筹建完毕,由当时海军主力—第六舰队参谋长傅继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担任队长兼政委,共有学员275名。前来看望的海军首长勉励他们说:“你们学习潜艇是领袖所嘱、全军所托、全民所望”,并发给每人一支上海造的“金星”牌钢笔。学习队按4艘潜艇及其指挥机构的编成于5月到达由苏军管辖的旅顺。(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61]

踩一下[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