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全过程:三、专家说试验 《不要忘记他们》(3)

柯文棋教授:我作为科研人员从头到尾参加了 1969年11月底开始进行的《qt常见22种有害气体90天容许浓度的研究》试验。包括120天这个试验项目的完成,都不是我们海医所一家完成的,应该是由海医所、719所、上海植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益民食品厂共同完成的。那个时候,只要提到“09”工程,全国一路绿灯,涉及哪个单位都是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全力以赴去做好。20世纪70年代,我们海医所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潜艇模拟舱,所以模拟试验放在上海植物研究所进行,上海植物研究所建有人工气候舱,我们利用人工气候舱进行必要的改造,改造成了核潜艇模拟舱,使之满足120天大实验的要求,当时时间紧,如果这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大实验就无法进行,上海植物研究所为此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模拟舱的改造任务。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对参试人员入舱前的脑电图、脑血流图、听觉、视觉等多项生理指标按预先规定进行检査、采集、分析,入舱后又不间断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取得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上海体育学院派出老师根据锻炼员长期在模拟舱狭小空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锻炼员体育锻炼。还有上海益民食品厂的科研人员,为确保参试人员营养需求,不断调整潜艇远航食品的种类与口味,使远航中食品更加符合锻炼员的需求。还有719所派出的科研人员到现场,及时协调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可以说,各参试单位发扬了核潜艇大协作精神,遇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不推诿,不扯皮,踏踏实实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使得这一试验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刘广青教授:上海益民食品厂负责提供整套的潜艇远航食品,719所对核潜艇的远航食品非常重视,在以前90天试验的基础上,120天模拟试验时又作了改进。在120天模拟试验中,我们对锻炼员的膳食进行了全面的调査,凡锻炼员吃进去的东西全部〇过秤,剩下的也过枰,消化、吸收的全都化验。每个锻炼员吃进去多少?排出多少?吸收多少都有详细记录。每位锻炼员的大小便全部收集化验,这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了这些数据,为我们后来核潜艇远航食品的硏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研究的核潜艇远航食品,在经过了 120天模拟实验中锻炼员的食用后表明:营养是够的,基本满足核潜艇远航需求。在实验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锻炼员进入模拟舱17天以后,其体内的维生素Bl、B2、B6、烟酸、抗坏血酸等开始出现明显不足,这一问题用调整食物的办法已难以解决,只能采取让锻炼员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丸,才使得他们体内各种维生素达到正常水平。未来核潜艇实际出海过程中,艇员疲劳、晕船等因素增加,使其食欲与消化功能进一步减退,这就需要我们研制的食品营养更加丰富,品种口味更多些。到了今天,核潜艇的远航食品经过了几+年的改进发展,已经非常完善了,成系列化了。

离开海医所,我们感到有两点遗憾,第一点遗憾是年轻的14位参试战友,参加完120天模拟实验出舱恢复1个多月后全部回到了原来的潜艇上继续服役。海医所在他们出模拟舱恢复1个多月后的人体生理各项指标的测试结论都是基本恢复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此后再也没有跟踪检查。到今天,谁也说不出那次120天模拟实验对14位参试战友以后的身体有没有造成长期影响?有没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49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依据留下。第二点遗憾是我们在海医所期间没有看到当年进行试验的模拟舱实物。当我们问起上海植物研究所当年改建的试验模拟舱还在不在的时候,海医所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年用于试验的模拟舱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植物研究所的人工气候舱更加现代化。我们俩曾想,如果当年的模拟舱还在,我们一定得进去看看,体验一下,可是这个想法未能实现。

当年参与模拟试验的老教授与作者合影
(前排左起柯文棋、刘广青、胡振元、章恒笃)罗岚摄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踩一下[0]

顶一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