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一人 朱亚安《不要忘记他们》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寻访参试战友
寻访第一人:朱亚安

朱亚安(1946. 10 ~ )江苏盐城大丰人,1969年1月入伍,1970年11月入党。海军潜艇二支队130 (后改为207 )号潜艇航信兵,1973年退伍后回到原籍,先后在当地交通管理所内河船队当过驾驶员、在新丰镇纸箱厂当工人。
朱亚安是我们通过杨利平认识的,杨利平告诉我们朱亚安是130号潜艇的舵信兵,跟他一块从江苏入伍。当年130号潜艇艇员宿舍就在我们艇住的宿舍楼上,虽然他们一起参加了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但退伍冋到地方后就失去了联系,怎么才能联系到朱亚安呢?杨军了解得知,130潜艇艇员2018年在丹东举行过一次战友聚会,朱亚安参加了,我们通过130潜艇的顾雪林战友得到了朱亚安的手机号码,于是就联系上了,在通话中告诉要寻访他,他一听很兴奋,表示非常欢迎我们到他那里去。我们俩原计划先到扬州找到杨利平,寻访杨利平结朿后再从扬州到盐城大丰找他。临出发前,我们给他打电话告诉大约什么时间到大丰,当他在电话里听说我们先到扬州寻访杨利平时,提出干脆他也从大丰到扬州与我们会合,一来也想去看看杨利平老战友,二来省得我们再往大丰去了,说他住在大丰农村不好找到他,本来我们想着不管好找不好找,一定得看看战友生活的地方,但老朱一再坚持不让我们去他家,也许其中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只好答应了。这样也好,一下4位战友在扬州相聚,气氛会热烈些。于是我们就把计划去扬州的曰期告知了朱亚安。4月12日,我们俩分别从沈阳、青岛出发,当天晚上8点就在扬州会合了,朱亚安离扬州近,所以他午饭前就到了,等我们到达的时候,他已经在杨利平居住的小区附近找好了宾馆,当我们到宾馆时,他早已在宾馆门口等我们了。
本打算寻访的第一个战友是杨利平,没想到我们现在第一个见到的是朱亚安。于是朱亚安,就成了我们第一个寻访的战友了。初见朱亚安,约1米75左右的个,因在农村生活,脸晒得黑红,尽管是70多岁的老人,但腰板很直,目光中仍透露出军人的那种特有的刚毅。见面后我们放下行李便去附近饭店简单吃了个晚饭,饭后冋到宾馆,3人集中在一个房间,开始对朱亚安进行2个多小时的访谈,访谈中有问有答,从入伍一直讲到现在,特别是对那次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艇员耐受力试验的事,他是这样向我们描述的:
我入伍前高中毕业,当时在同期入伍的兵中我的文化程度算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1969年入伍的那批兵中,绝大部分是初中生,有的初中也尚未毕业。但我入伍时的年龄比较大,为了能当上兵,我瞒报了实际是1946年出生的年龄,如果不瞒报年龄,我入伍时已经23周岁了,过了当兵的最高年限,所以就改了实际年龄。入伍后分到潜艇上我干的是舵信专业,由于我文化程度高,所以专业学得很快,不久就能独立值更了,出海训练中已是舵信班的技术骨干。入伍第二年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同期兵中最早入党的。我接到参加潜艇120天陆上长航试验的通知大约是1970年11月份,那天艇上政委突然把我叫到艇部,我坐下后,政委对我说:“小朱啊,你上艇一年多来表现很出色,文化也高,爱学习,肯钻研,组织上对你的表现是满意的„现在组织上有一项任务需要交给你去完成.”政委还具体把执行任务的情况给我作了一些交代。我知道,组织上派我去执行任务是对我的信任,我当即向政委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完成任务。记得出发的日子是1970年11月下旬,我们潜艇二支队抽调的14名战士一起从青岛出发,临行前,支队指定我担任这次参试14人中的班长,117潜艇的孙忠平为副班长。我们一行乘坐工农兵17号轮船前往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报到。14个战友虽然都在一个潜艇支队服役,但大部分接触认识。到了海医所以后,那里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参加试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接受了政治动员、体检等一系列的进舱前准备,由于当时海医所没有模拟潜艇的舱室,所以我们的试验放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研究所进行,因为他们那儿有种植各种植物的密闭人工气候房间,经改造后就变成了密闭的模拟潜艇舱室。在完成了各种准备工作之后,我们14人于1971年1月12日进入模拟舱室,开始了糢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模拟舱室由工作舱、休息舱、锻炼舱等舱室组成,其中模拟的工作舱环境主要是温度和噪音,温度35°C,噪音在105分贝左右。我们在工作舱内工作每班为4小时,4小时后转到别的舱室学习、锻炼和休息8小时,依次循环,每天的工作内容十分枯燥,值班时主要是学习政治、练练发报,修修仪表等,还有就是每天接受各种生理测试,连每天的大小便都得拿去称重化验。由于我们这些兵入伍后在潜艇上都多次出过海,因此一开始对进模拟舱生活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适,甚至觉得这样下去时间长点没什么问题,肯定能挺过去,而且在里边吃的也很不错,因为上海益民食品厂是研究潜艇远航食品的单位,他们也是我们模拟试验期间把潜艇远航食品进行开发研制作为一项任务,所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他们提供的,品种也比较多,当然都是以罐头食品居多。我们参试的战友一开始觉得在里边时间过得真慢,这种感觉持续了大约有两个月左右,两个多月后又觉得时间一天天过得快了些。我自己感到身体的不适大概是从进模拟舱30多天后逐步显现的,最初是失眠,整夜不能入睡,后来出现了便秘、口腔溃疡的情况,以后又感觉特烦躁,约两个月以后,整个人觉得无精打采,连话都懒得说。海医所负责保障的各专业人员24小时在模拟舱外轮流值班保障我们,他们根据我们在舱室里的各种反应采取多种措施减轻我们的症状,给我们服用各种维生素,定时照射紫外线、调整伙食等等,连我们换下的衣服都是他们给洗的,在舱室里,除了保证喝水外,其余用水都严格按潜艇上出海时的标准执行,每天除了配发很少一点水用于洗漱外,再无别的水供应了。大约3个月以后,我感到整个人都麻木了,思维很迟钝,反应也不太灵敏了,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各项规定工作。有时觉得连一天都难以坚持,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四个月,120天就这么一天一天熬过去了,记得当我们眼睛蒙着黑布在工作人员播扶下走出模拟舱时,整个人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感觉走路发飘,踩地有点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出舱后海医所为我们这些参试人员安排了 1个多月的观察恢复期,在这1个月内继续进行了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检查,1个多月后我们的身体基本都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在恢复期间,海医所负责我们试验的党支部领着我们进行了试验总结,谈参加试验中的感受。给我们每个参试的同志写出了个人鉴定,我作为班长,还给好几位战友起草了鉴定呢。恢复期结束后,组织上考虑到我们江苏籍的战士离上海很近,特批准我们回家一周,参试的江苏籍战友一共5个人,自入伍后谁都没有回过家,一听说同意我们回家一趟,个个都非常高兴,立马买票就回家去了。7天假期满后,我们又回到海医所办完各项手续回到了原部队。(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1]


顶一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