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三人 杨卫东《不要忘记他们》(2)
杨卫东参加完试验回到121潜艇第二年就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苏高邮,在家种了8个月的地,以后高邮芦苇厂招工把他招去了,在芦苇厂当了 8年临时工后才转为合同工,1982年转为正式工,1986年芦苇厂解散,杨卫东被安排到县财政局工产处当保管员,一直到2011年退休。
当说到自己的家庭及退伍冋到家乡后的生活,杨卫东说自己总不太顺,1976年与妻子张秀兰结婚,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第三年女儿出生,虽然儿女双全很幸福,但随之而来的负担也很重。妻子没工作,家里的生活、抚养孩子都靠我一个人那点工资,更让自己不堪重负的是身体总有病,1989年我不到40岁时得了急性肝炎,住院73天,当时花了 17000多元,后来又得了肾结石、肺气肿、脊椎管狭窄等病,2015年查出前列腺恶性肿瘤又动了手术。去年开始每到下午就头疼,到医院花了 6000多元做检查,
查出脑子里长了个囊肿,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什么高血压、脑梗、心衰等病也来了。另外,当年参试时得的皮肤病直到现在还犯,皮肤糜烂,痒的都烧破了流脓水。老伴也患有高血压、胆结石、脑梗塞等疾病。虽然我们都办了医保,但医保的报销比例小,自己还的拿一大部分。我退休后每月有2900元退休金,如果不看病,这些退休金在乡下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应该是可以维持的,但如果经常看病吃药,那就难以为继了。好在我的女儿女婿都在城里中学当老师,他们有稳定的收入,经常接济我们一些,我们生病住院,女儿女婿不但给我们付一些医疗费,而且还给我们送饭端水的,他们对我们老的还是很孝顺的。我今天的这个处境谁都不怨,只怨我自己没把儿子教育好,是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把我们给拖累了,真是子不成器父之过啊!
眼看天要黑了,我们一再提议老杨带着老伴和孙子到镇上找个小饭店,请祖孙两代一块吃个便饭,杨卫东怎么也不同意让老伴和孙子一块去,而且去镇上还有近4公里的路程呢,老杨不让他老伴和孙子一起去是有他的考虑的,他有一辆摩托三轮车,平时用来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用的,他要用这辆摩托三轮车拉我们去镇上,如果老伴和孙子一块去,那无论如何也坐不下,他想得多细啊。老杨驾驶三轮摩托把我们俩拉到镇上的一个小饭店,我们三人就在厅里靠窗的一张桌子坐下,点了具有高邮特色的五个菜,要了4罐啤酒,没想到杨卫东因为身体原因滴酒不沾,我们俩慢慢喝着啤酒,杨卫东喝着幵水,点了颗香烟,还在继续着我们的话题。我们问老杨,你现在的这个身体状况,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老杨倒很乐观,他跟我们说:自己在家里是顶梁柱,必须坚持住,我要是倒下了,老母亲就得到城里跟我弟弟去过,老人家再不习惯也得去呀,老伴还可以自己过,可孙子怎么办?才10岁,怎么的也得坚持到孙子18岁长大成人。明年我就70岁了,回顾人生,觉得经历了不少,特别是这几年潜艇兵没有白当,锻炼了我的意志,结识了一批潜艇战友。儿子没出事时我们潜艇战友之间常有交往,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儿子出事后,我跟战友们的交往越来越少了,但战友们仍然记着我,有的时候通过我女儿转递一些信息,大多是问候安慰关心我的,我心里很感激关心我、记着我的潜艇战友。我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快过去50年了,你们两位战友还想着来看我,真的很感激,我老杨知足啦!我们又问,自己遇到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不去找找艇上的战友?
据我们所知,你在潜艇上工作时的战友有一位任职海军副司令员,现在还在位,最起码找他去领着在北京看看病。老杨回答说这个我知道,但我拉不下这张脸,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说首长也不能为了我一个人搞违规照顾,我不能给战友添麻烦。杨卫东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朴实及他宽阔的胸怀。
因为我们晚上还要赶到高邮市里去住,明天一早乘长途车去上海,太晚了怕没有去城里的车,这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拦着老杨去服务台结了饭费,然后离开饭店找去高邮的出租车,我们3人在小镇上转了好几圏也没有看到一辆出租车,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十字路口拦下了一辆车,想着要和老杨分手了,我们俩心里顿时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惆伥,是同情?是担心?反正说不清。临来时我们带了一条香烟,现在出门身上带的现金不多,可能有个几百元吧。此刻,我们俩赶紧拿出香烟,把身上的现金都掏了出来塞给了他,告诉他这点钱给孙子买点学习用品吧。杨卫东一再推辞,最后我们还是硬塞给了他。临别时明显感到握着我们的双手是有点发抖的。出租车已经开出很远了,我们回头看见杨卫东还站在原地没走,暗淡的路灯下只有他一个孤独的身影。
到了高邮市里,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住下,我们俩躺在床上谈论着杨卫东的境遇,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踩一下[0]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