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四人 姜龙宝《不要忘记他们》(2)
姜龙宝同志参加“902”任务过程中,积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进舱后由于身体不适应,在高温、高分贝噪音环境中,睡觉不好,经常失眠。他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革命必须付出代价,我们革命战士应树立为革命吃苦的思想。进舱后一、二个月,由于睡眠不好,第二天上班时感到头昏眼花,但他从不叫苦,仍然坚持工作。他认为能为“零九”工程出一分力量感到自豪,决心为“零九”多流一些汗,多出一分力量,以实际行动为毛主席站好岗放好哨。该同志患有肛瘘,一坐就会发炎,疼痛难忍,坐立不安的。但他仍然默不出声,埋头工作。还有一次,他疼痛难忍,医生劝他休息,但他却说:“我的工作就是战斗岗位,等把工作完成再休息。”说完他立即坐下来练发报。姜龙宝同志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得到同志们的好评。该同志谦虚,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工作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平时和同志们关系较好,热情帮助同志。他家虽然离执行任务的地方不远,但很少回家,遵守组织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来上海不久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用毛主席教导指导行动,学英雄,见行动,积极要求自己。
希望该同志,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更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回到部队,争取更大进步!
海军医学研究所第二党支部
1971. 6.22
从这份鉴定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当年姜龙宝在参试过程中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他因此1971年被所在潜艇党支部评为“五好战士”。
姜龙宝告诉我们,他1973年3月退伍回到上海后没多久就被上海航天工业局录用当工人,具体干的是热处理工种,最后被评为高级工。2009年退休时因身体原因提前了 3年(57岁),所以现在退休工资5000多元,比60岁退休少了 500多元。上海物价水平在全国都是最高的,这点退休金只能够自己管自己,但如果身体有病看病吃药就有点紧张了。近几年身体常出状况,几十年前做的肛瘘手术留下了后遗症,老了又检查出心脏供血不足、肺气肿、腿关节不好、左耳听力障碍等等老年疾病,平时天天吃一些防治这方面病的药物。说起夫人徐培风,老姜一脸喜色,他说,我和爱人徐培凤1984年结婚,夫人比我小8岁,身体比我好,平时对我照顾的可是无微不至呢。夫人刚退休后又被返聘到浦东一家房地产物业公司上班,退休金加返聘工资一点都不比我少。我们有个儿子,1986年底出生,儿子的专业是计算机动漫设计,在一家公司上班,拿的是年薪,儿媳妇在一家企业上班,是办公室负责人。小两口自己在上海买了房,生活的很小康。

今年年底,我们就要当爷爷奶奶啦!听了老姜的这一番话,我们感到他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且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知不觉中,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我们提议请姜龙宝一块吃个晚饭,老姜说这不行,到了上海就应该由他来请我们吃饭。我们说这不可以,来这里造访战友给添了麻烦,怎么的也是我们请,况且是便饭,一点都不奢侈的,老姜这才跟我们一块下楼,没想到到了楼下,老姜的夫人已经等在了楼下,而且还带了酒,看来是诚心诚意地准备请我们吃晚饭的。看出这两口子对战友的一片深情,我们说这样好了,咱们合伙,我们请吃饭,你们拿酒,说了好一会才谈妥。老姜夫人显得很是年轻,虽是地道上海人,但普通话说的蛮标准,伶牙俐齿。我们来到军医大学招待所旁边的一家浙江风味的饭店,这个点前来吃饭的人很多,单间已经没有了,我们四人只好在大厅选了靠墙边比较安静的一桌坐下,打开了徐培凤带来的一瓶红酒,一边吃,一边继续听他们两口子跟我们说老姜退伍后的一些经历,谈到了他们曾经的艰苦岁月,全力伺候双方老人、最后为双方老人送终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不时地感到,姜龙宝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许多军人特有的优秀品质。他夫人跟我们说:老姜无论对老人、对孩子、对妻子和家庭都有责任、有担当。
我们的父母住医院时,他日夜守候,为老人端屎倒尿,毫无怨言。他跟邻里之间从不闹矛盾,谁家有困难他都要帮一把。有一次楼下(4楼)邻居外出把小孩关在家里,结果孩子把自家窗户打开趴在窗户上哭喊着要妈妈,孩子太小,一旦不小心掉下去可不得了。左邻右舍听到声音都出来喊孩子别往外爬,危险时刻,老姜没多想,不顾自己安危,从自家窗户(5楼)双手拉住窗户边缘,双脚蹬住4楼窗户进入邻居家把孩子拉了回去。这事让孩子父母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邻居们都夸老姜是个好人,不愧是当过兵的人;老姜对人热心,爱交朋友,平日里有战友、朋友上门,他都热情相待,临走时总不忘给人送盒荼叶、送瓶酒啊之类的小礼物。而且对朋友从来都不分高低,一视同仁,所以他的朋友也特别多,看来夫人对老公的夸奖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我们问老姜,退休后平时在家干点什么?老姜回答说:天天很忙,除了每年和老伴安排几次旅游外,凡是战友聚会,他都参加。平日里的爱好是养信鸽,养了上百羽信鸽,每年都要参加几次信鸽比赛并多次获奖。养信館买饲料、建鸽棚、带出去训练、参加比赛等,花费不少,但这是自己的爱好,舍不得丟下,始终乐此不疲。
当我们的话题又说到当年参加试验的事,姜龙宝说:参加试验这事一辈子都难以忘怀,我们艇上的战友们也没有忘记我们,特别是我在127潜艇服役那几年时的老艇长张连忠,后来当了海军司令员、上将,他仍记得我们这些小兵。2017年6月9日,离休后的老艇长来上海,住在海军上海基地招待所,老艇长专门提出要见见我们这些上海的转业退伍老兵。我们127潜艇在上海的战友能联系到的有十四五人,当我们接到通知后,心情格外激动,和老艇长分别40多年了,首长不但记得我们,还想着要见见我们。那天上午我们早早地来到基地招待所,当我见到老艇长的时候,首长认不出我来了,但我报上我的名字,首长一下就想起来了。40多年了,首长80多岁了,我们也从20多岁的小伙变成了头发花白的小老头了,我跟首长说起了那次参加试验的事,首长问我现在身体如何?有什么困难没有?我都一一向老艇长做了汇报。老艇长跟我说,你们都是为潜艇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们。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为你们签字作证,证明127潜艇邱殿华、马绍臣、姜龙宝3同志参加了 1971年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进行的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那天中午,张司令员还和我们上海的战友一起共进午餐,吃饭前,老艇长还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我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已经过去48年了,今天,大家还能记得我们,我感到欣慰,我在潜艇上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对潜艇特别有感情,也非常关心潜艇的发展壮大,每当我看到海军潜艇,特别是核潜艇事业蓬勃发展,回想起当年的经历,我觉得那几年的潜艇兵没白当,在核潜艇事业发展的历程里,也有我姜龙宝的一份贡献啊!

踩一下[1]

顶一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