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不要忘记他们——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4)
我们俩要特别感谢原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建国海军上将,他不但在百忙中应我们的要求为本书作序,而且将写好的序言当面交给作者,同时在看完书稿后还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东部战区副司令员顾祥兵海军中将曾担任过参试战友所在潜艇支队支队长,当得知我们寻访参试战友时,多次询问我们有没有困难?如有困难可以找他帮助解决。军事科学院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王卫星将军在看了我们的书稿后动情地说:“读完你们的寻访报告,很是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4名老兵为国防事业和海军建设,以命许国,甘做实验,他们是中国军人的骄傲,民族的英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学习”。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韩林枝少将,当过潜艇艇长、潜艇支队支队长、舰队副司令员。2019年10月他在青岛疗养时杨军向他汇报寻访参试战友这件事时,他不但表示支持,而且为我们如何做好寻访工作出谋献策。首长的关怀,不光给了我们俩很大支持,更是给了全体参试战友极大的鼓舞!
潜艇学院原副院长段治辰海军大校和作者杨军住在一栋楼里,几乎天天见面,当他听说我们在寻访参试战友时,全力支持。不但看完初稿后提出修改意见,还为我们提供了多部有关核潜艇的著作和资料,期间将我们做的这件事报告了孙建国首长。他还为我们联系了海军作家李忠效、海军核安全局原副局长、“中国两弹一星、核潜艇精神研究院”特聘专家、《见证中国核潜艇》一书的作者杨连新。推荐我们看这两位战友写的有关核潜艇的著作,让这两位战友与我们建立了联系。连新战友与长松曾经在一起工作过,他们早就熟悉。忠效战友曾经是我们一个支队的潜艇老兵,他艇上有3位战友参加了试验,忠效与他们之间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两年为证明3位战友参加过120天耐受力试验事来往奔波。为这3位参试战友写过参加试验的文章。两位战友对我们寻访参试战友这事给予了很多支持。连新战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整个书稿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忠效战友为本书出版帮助联系出版社。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动。在这里,我们衷心感谢各位首长和战友对我们、对全体参试同志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潜艇学院教学考评中心杨小小主任为我们寻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去海医所收集资料都是他事先帮助联系。对书稿的策划、内容形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帮助设计了多个封面图式等等。海医所领导和所里的谷爱梅、任小孟、黄建松3位同志及4位老专家。无论是我们到那儿收集资料、与4位专家座谈,还是以后与他们多次联系,要求帮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核实有关数据,他们都是不厌其烦,每次都热情答应,很快落实,这种好作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寻访的12位参试战友和吴邦强战友的爱人黄丽琴,对我们的寻访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与配合,除了热情接待我们外,还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照片与资料。潜艇第22支队刘焕森战友参加了当年《qt常见22种有害气体90天容许浓度的研究》的试验,他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这些参试战友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俩不可能完成这个寻访任务,对此,我们也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我们还要附上参加另外两次90昼夜模拟试验的参试人员名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他们!
1969年11月至1970年2月参加《qt常见22种有害气体90天容许浓度的研究》的参试人员:陈光明、陈忠、刘焕森、李贵珠、王万强、刘崇山。(来自潜艇22支队6人)海医所科研人员柯文棋同志也进舱一起参试。
1975年5月至8月参加《模拟hqt若干条件潜航90昼夜对人体耐受力影响》的参试人员:袁志福、张旺、赵春田、孟广成、徐福祥、莫文海、裘品军、孙义清、李兆林、李国旺、欧明新、常树江。(来自原潜艇一支队、现潜艇基地12人)海医所科研人员王学经同志也进舱一起参试。其中李国旺、欧明新、常树江3人模拟舱外执行参试任务。
作者
2020年春节
踩一下[0]

顶一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