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二十二、轮机兵吴立华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吴立华(1955.4.10~),辽宁省凤城市(原凤城县)人。1974年入伍,1979年退役。1981年起在凤城市宝山镇供电所工作。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吴立华是我的丹东老乡,因为凤城属于丹东管辖。我不是个老乡观念很强的人,但是对于吴立华这个来自家乡的新兵还是比较关照的。

吴立华比较聪明,学习也很用心。我记得他上艇后张地岭军士长让我带他,很快他就可以独立值更了。我们在一起相处大约两年多时间,除了正常的工作,好像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故事。我到支队政治部一年多之后又调到舰队机关去了,吴立华退役时我不在,随后就失去了联系。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才找到他。他应约写了一篇文章《当水兵以出海多为荣》,这是一个潜艇老兵的与众不同的感受。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当水兵以出海多为荣

吴立华

 

我是1974年入伍的,当时潜艇学校刚刚恢复,我们在青岛市大沙支路原潜艇士兵学校的驻地进行新兵训练和专业培训,然后分配到北海舰队210潜艇任轮机兵。当时军士长是张地岭,班长是李忠效。

上艇以后,总觉得一切都很新鲜。那时的政治学习非常多,批林批孔批《水浒》,好象都是那时候的事。有时白天出海训练,晚上回来还要进行政治学习。听说是支队安排的政治学习时间,必须要完成,不然就有“军事冲击政治”之嫌。因为艇长张连忠在军事训练方面一直抓得比较紧,要想不被别人扣上“单纯军事观点”的大帽子,我们只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补课”了。

由于210艇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很多重要任务,上级都是派我们艇去执行,每次任务我们都完成得很好。记得1976年我们要去执行一次30昼夜的远航任务,远航之前,潜艇进厂坞修,当时正是夏天,天很热,大家发扬不怕苦的精神,按时完成坞修,按时完成试航。原计划10月份远航,由于粉碎“四人帮”,远航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于11月下旬开始远航。

远航期间,虽然在北方已进入冬季,但潜艇远航到东海海域,遇上暖流,舱室温度很高,机舱温度更是达到40°C以上,电风扇吹出的都是热风。晚上要进行蓄电池充电,内燃机一工作,机舱里的温度又降低到10°C左右,要穿棉衣才能御寒。有时风浪太大,空气筒深度航行潜艇升降舵操不住,潜艇只能到水面上航行。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军士长张地岭一起值更,他晕得受不了,我俩同时捂着嘴奔向脏物桶。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晕船。

远航生活虽然艰苦,有时却也充满乐趣。远航期间,艇上专门举办“水下晚会”,每个舱室都要出一个节目,在二舱通过扩音器传播到各个舱室。因为是“播音晚会”,大家只能准备说唱节目,其他表演形式是谁也看不见的。大多数节目是自编自演,水平很低,根本无法与专业文艺团体的节目相比,但是在远离祖国的大海深处,自娱自乐,也是很有趣味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圆满完成30昼夜的远航任务,顺利靠上码头。这次远航是我服役期间参加的最长时间的远航,其他十几天的小远航我还参加过几次。据说那几年我们艇是支队出海最多的艇,那我也是出海最多的水兵之一了。当水兵,以出海训练多、执行任务多为荣。我在210潜艇服役期间,受到了锻炼,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