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3)

二十三、轮机兵余顺洪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余顺洪(1955.9~),浙江省金华市人,1975年入伍,曾任210潜艇轮机兵。1977年7月到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学习,1980年8月任56-110潜艇实习动力长,1981年2月任202潜艇动力长,1982年8月任211潜艇动力长;1983年10月任宁波潜艇支队253艇动力长、机电长;1986年2月入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学习,1987年2月任253艇政委。1990年1月转业,任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人事部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1999年2月任浙江省五金工具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04年4月任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9月任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15年9月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余顺洪上艇的时候,我是轮机班长,我们相处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我就到支队政治部当干事去了。在我的印象中,余顺洪的性格有点内向,说话时甚至有些腼腆,别的印象就不深了。从他发来的简历上看,他1977年到海军工程学院学习,1980年毕业后分到56-110潜艇任实习动力长,而我已于1978年调到舰队机关工作,好像此后再没见过他。看了他的简历才知道,他后来还当过潜艇政委,可见部队生活对他锻炼很大,他的变化也很大。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经找过他,没找到,这次终于联系上了。他应我之约发来一篇短文,没有标题,我给他编了一个标题《210潜艇留下的记忆》。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210潜艇留下的记忆
余顺洪
 
我在21O潜艇生活工作时间整两年。虽说两年时间在人生经历中是短暂的,但7OO多个日日夜夜,和战友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时过近40年,每每回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记得1975年我所在的轮机班是个充满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战斗集体,班里共有8名成员,他们是:军士长张地岭、班长李忠效、轮机兵刘沛和、孙红明、许彦伟、张世江、吴立华,再就是我了。领导对部属如兄弟,爱护、关心,战士们敬领导如师傅、兄长。大家高标准,严要求,对训练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当年艇上的战友们提起轮机班,总是称赞有嘉。正如班长李忠效在一首小诗中说的那样:连杆手挽手,气缸肩并肩。
在日常工作中,我承担全艇性工作较多的是负责黑板报,不记得因为什么,我上艇不久的某一天,副政委孙承勤手里拿着一叠稿件找到我说:小余,听说你字写的还可以,你把这些稿件抄出来。领导给任务我也不好推让,尽管心里发毛,怕写不好领导不满意,新兵蛋子的我还是没敢拒绝。随后我忐忑不安地抄完板报,战战兢兢地向副政委汇报,没想到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艇上的官兵们发现当期板报的结构布局、标题安排、板块书写令人耳目一新,都纷纷称赞,相互打听是谁出的,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当我出的板报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肯定和赞许时,我感觉到我们军士长脸上都洋溢着笶容,似乎是说,这是我们轮机班的光荣。哈哈!那真是个积极向上的美好时代!
从此,艇上出黑板报的任务就落在我肩上了。有时郑国民和郎会诚也来帮忙,事后我们也成了好朋友。记得我艇的黑板报在支队比赛中还得过奖呢!
在2lO艇的训练生活中,有几件小事深深地印在我脑子中,永远难以忘怀。那是1976年11月,我艇接受上级下达的远航训练任务,当时我们班从潜校训练团分来四位新战友:张德利、刘会良、舒满清、王××。艇上为培养锻炼新同志,要求少量新兵随艇远航。我班参加远航的新同志是张德利,小张分配在5战9战位,由我和张世江带他。潜艇起航离港时,小张很激动。因为在机舱里看不到外面,小张问我:潜艇开了吗?我说:早就在航道上了。他用乞求的口吻说:我想到甲板上去。我说:不行,在海上艇员的行动都要按部署活动,一级部署必须在自已的战位上,听候命令随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他默然了,看得出有些失望。
潜艇航行了大约半小时,转换到二级部署,我和张德利在五舱后部值班,机长是班长李忠效。两台柴油机工作,潜艇在水面航行。这时海面可能有五六级风浪吧,艇体有些左右摇晃,上下颠簸,这时小张已全然没有刚才的兴奋劲,只见他紧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他是晕船了。我想问问他怎么样,可主机发出的巨大轰隆声充斥全舱,说话根本听不见,我只好用轮机兵习惯的手势问他晕得怎样,能不能坚持。他是新兵,不理解手势的含义,只是两眼直直地望着我。我让他坐在战位处的柜子上。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吧,他突然呕吐起来。我都来不及给他拿脏物桶,他吐了后舱一地板。我用我的衣服袖子给他擦了擦脸,用抹布将地板擦干净,前舱的班长发现了,走过来看了看情况,示意我集中精力操作。直到交更,小张断断续续吐个不停。
到海区了,潜艇拉起了战斗警报,一级部署,准备下潜。主机停了,张世江过来见小张垂头丧气,脸色煞白仍坐在柜子上,对我说:小余你咋带的兵,这是战斗警报,小张咋还坐着不动?他提高嗓子说:小张起来,站在自己的战位上!
小张无奈地站了起来。随后潜艇下潜了,艇体的晃减轻了,军士长走过来安慰小张:“到水下了,没事了,年轻人多锻炼就好了。”
一般情况下,潜艇到水下就不会晃了。那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到了水下艇体还在晃动,晕得小张两眼发直。中午开饭的时候,我给小张端来饭菜,他说吃不下。我们百般劝说,他仍然粒米未进,只是喃喃地说:我受不了,怎么办?张世江跟他开玩笑说:怎么办?让舰队派直升机来。
潜艇远航,几乎都是在水下航行。为了给蓄电池充电,潜艇有时要到“空气筒深度”航行,在这个深度,潜艇也会有一些摇晃。小张的状况比前一天略有改善,但时不时还会晕船呕吐,又不大进食,最后胃里没有东西吐了,只吐黄水,有人说那时胆汁,我不知怎么会把胆汁吐出来。我看了有些着急,却没有办法,只能一边安慰他,一边端水端饭,清洁卫生。有一次,潜艇上下颠簸起来,小张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小余,直升机什么时候来?看来他是把张世江的玩笑话当真了。
我顿时觉得,他这样下去是无法战胜眼前困难的。我明确地告诉他:没有直升机,舰队也不可能派直升机。既来之则安之,你没有退路,你必须自身战胜一切困难,没有任何条件可依靠,也不能心存任何侥幸,只有坚强地挺下去,才是将自己锻炼出来的唯一途径。
听了我的这番话,小张绝望了,不!是死心了。也许他终于明白了,只能丢掉幻想,背水一战,才能坚持到底。之后,小张虽还是晕船,也时不时呕吐,但吐完了再吃,当更时也能坚守岗位了。到远航后期,他变得坚强了,开朗了,并能独立操纵自己的岗位了。
小张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向死而生,柳暗花明。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6)《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