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4)

 

九、舰务兵应兴旭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应兴旭(1949.7.4~),辽宁省普兰店市(原新金县)人。1969年入伍,曾任127潜艇舰务兵。1973年退役,到天津远洋公司当国际海员,历任机工、机工长、三管轮。2004年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应兴旭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平日里总是默默地站在人群里看别人闹腾,好像他重来没有充当过什么事情的“主角”,所以人们常常忽视他的存在。我们一起相处了好几年,现在居然想不起有关他的故事。
为编此书,我一直在号召战友们帮助寻找那些“失联”的战友,就在本书即将截稿的时候,王连石不知怎么找到了他。他为本书写来了一篇短文《往事回顾》。有一大半文字是写他退役后的事情。由于时间太紧,就没有要求他再补充内容了。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往事回顾
应兴旭
 
1969年3月,我当上了一名潜艇兵,来到原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的校园,开始了一年紧张严格的军事学习和纪律严明的军事训练。培训结束后,本人有幸被分到127潜艇上当舰务兵。这条艇是战备值班艇,艇长就是后来出任海军司令员的张连忠。他对我们全艇官兵训练、学习、生活、管理要求非常严格,潜艇在海上连续训练十天八天是常有的事,这段部队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1973年,我从部队退役,到天津远洋公司做了一名国际海员,历任机工、机工长、三管轮,直到2004年退休,先后去过40多个国家。

1974年,我在金沙船上,轮船在大连装货准备前往欧洲。第一次要去世界最发达的地方,可以亲眼看一看欧洲发达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正当我兴奋无比时,一个可怕的消息瞬间打破我的憧憬,使我由兴奋变得恐惧。那就是当时苏伊运河封闭了,船舶只能绕行好望角。好望角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是狂风肆虐、巨浪翻滚,有很多船舶在那里被埋藏在海底。恐惧使我想到了放弃,可是我曾是一名军人,军人怎能贪生怕死?勇气立刻战胜恐惧,轮船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路线起航了,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倍仔细地操作着每个设备。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海面风浪不大,船平安抵达。这个不平凡的经历令我时常回忆,终生难忘。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第四章 机电部门 舰务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