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5)

十、雷达兵王友昌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王友昌(1958.6.18~ ),浙江省奉化市人。1976年1月入伍,到潜艇学校学习,同年10月上艇,任210潜艇雷达兵。1981年转志愿兵。1989年6月退役。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我对王友昌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他上艇时,我离开艇。这次有人提到他,我还以为是他们搞错了,把舰务兵王友达误记为王友昌了。后来他们说没有错,是雷达兵王友昌,这时我才知道是我搞错了。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稍稍有些释然。因为王友昌也不知道我是谁,他第一次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来稿子,居然称我“航海长你好”。哈哈!扯平了!
王友昌为本书写了一篇短文《第一次值武装更》。“武装更”也叫“码头更”,就是负责码头安全的哨兵。人们记忆最深的往往是生命中的“第一次”,王友昌的这个“第一次”,确实让人难忘。让谁赶上了都不会忘。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第一次值武装更
王友昌
 
上艇后第一次去浮码头值武装更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码头武装更由一四部门、二三部门及勤务部门负责,三个人轮流值24小时。武装更配备一支手枪、三发子弹,冬天还有一件大衣,是里面带毛的皮大衣。那天轮到我去值武装更,艇长发给我一支手枪、三发子弹,并讲了值武装更时的注意事项。当时讲了好多,具体讲些什么,我现在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枪和子弹要保管好,值班结束后要及时上交。
这是我上艇后第一次去浮码头值武装更。背着手枪,穿着皮大衣,带着红袖标,有一种新鲜感,感到自己很威武,白天值更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一是新鲜感已经没有了,二是晚上很冷,脚都冻麻木了。本来部队发了一双毛皮鞋,可我去艇上值武装更舍不得穿,就穿了双工作鞋,没想到北方的夜晚这么冷。穿着皮大衣,身上倒不感到冷,就是两只脚受不了。岗亭很小,皮大衣的气味很大,不知使用了多少年,肯定从来也没有洗过,里外都是油乎乎的,气味非常难闻。岗亭外面北风呼啸,耳边风声呜呜响。脚冻麻了就在岗亭里跳一跳,或者到外面跑一跑。可是外面北风刺骨,不能多待。曾经冒出一个念头:跑回宿舍去换鞋,但是因为是新兵,又不敢,只能咬牙坚持。在这种情况下,感到时间过得真慢。当时没有表,也不知道几点,跑到艇上去看一眼时钟,然后回到浮码头上继续熬。感觉该到换更时间了,迟迟没有人上来。忍不住又跑到艇里去看时钟,原来还差很长时间。就这样,我在饥寒交迫的等待中完成了我上艇后第一次码头武装更的经历。这个夜晚让我终生难忘。体验过了最难熬的时光,以后就没有熬不过去的事情了。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到此结束。没有写进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留给别人去写吧!
2016年09月10日初稿

2019年03月18日修改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本网站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第五章 勤务部门 雷达班(2)《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李忠效,笔名:钟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