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5)

1966年7月27日,我从海军潜艇士兵学校毕业,分配到了北海舰队127潜艇。那年月,风华正茂,虽然性格不太外向,但内心深处却蕴藏着一股劲——要强好胜。那时,思想不甘落后他人,作风不甘松懈自己,专业不甘不求甚解。时时鞭策自己今天要比昨天强,明天要比今天强,天天憧憬新的进步新的前景。那颗新兵进取的心真让现在的我留恋、怀念、羡慕。今天想来,年轻、上进、真是快乐、幸福。

刚到127艇时,潜艇正在大连造船厂中修。我学的是电工专业,为把在士兵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艇上的实际操作结合好,一有机会就拿着电工机械图册到艇上核对机械布局,查找电路走向,探讨设备工作原理。不明白之处不厌其烦地向老同志请教。恨不得一口吞掉一个电工兵所应掌握的电工专业技能,尽快适应潜艇出厂后的训练。

1966年11月27日,127艇出厂返航回到了青岛五号码头,开始了试航和出海训练。那时,在军事训练上,我像一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出海时“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大风大浪中从未低过头。一次15天小远航,舱室温度40多度,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风浪大时艇体左右摇摆35度以上。面对高温、高湿、大风浪,我不仅战胜晕船呕吐,准确按口令操作机械,还主动帮助其他晕船的同志,从没感觉到苦和累。参加政治学习,那个年代虽然有不少非正常因素,但在学习领袖著作,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从不懈怠,积极要求进步。

1967年10月25日,一件对我人生之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使我终生难忘的喜事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通过我入党的支部大会上,我的心激动得好像要跳出来,以至于念入党志愿书时手心都出了汗。会上,虽然同志们大都提的是正面希望,但仍是刻骨铭心,立志要把大家的希望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其实我在政治上的进步,并不仅仅是一个新兵积极要求进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127艇这个先进单位整体带动、影响的结果,是领导和同志们教育、帮助的结果。我的入党介绍人王敬礼政委在谈话时曾对我说:“组织上入党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路还很长,希望你刻苦学习,加强修养,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都入党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一个上艇才一年多就入党的新兵,听到这样的教诲其激动之情是难以言表的。那种被激发出来的上进热情,现在的我只能回顾和体会了。真想把当时的那种感觉找回来!

退休后,一日与一位同事谈论怎样才是幸福。他说:“我现在就最幸福。退休了,肩上没有了责任的压力;手头没有了工作的繁忙;孩子成了家立了业,没有了望子成龙的操心;自己的行为完全由自己掌控,随时都可以‘左牵黄,右擎苍’悠闲地逛公园、溜海边。”可我不这么想,我还是想当新兵。因为新兵蛋子有无垠的长空,破壳后可以展翅万里。没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的感慨;新兵蛋子有万事都想问一个为什么的求知兴趣,没有“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忧伤;新兵蛋子有看什么都新鲜的萌芽心态,没有看什么都不奇怪的所谓老成。

其实我知道,再当新兵,只是想想而已,实际已绝无可能。但只要有这种心态,就会忘记自己的实际年龄。前景就会无限光明。

感谢老领导张连忠司令员、王敬礼政委、韩芳润司令员、朱志华、冯文才、李知河三位军士长的关爱。向蔺栓庄、查传贵、刘锦和、李亚军、陆根大、丁仕来、梁军、秦立荣、孙元明、傅年贤、李万祥等电工班战友致以崇高敬意!

感谢李忠效、陈献彩开辟这一与老领导、老战友沟通、交流的平台,愿领导和全艇战友们都有一个新兵的心态,新兵的体魄,年轻!年轻!永远年轻!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