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参试战友:寻访第二人 杨利平《不要忘记他们》(2)

杨利平这一段对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叙述,给我们3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朱亚安说他的感受和杨利平说的是差不多,在试验进行到2个月以后是最难熬的时候,也想到了会不会哪天死了?躺下后会不会醒不过来?而我们俩虽然也参加过潜艇远航,但由于时间没那么长,像他们说的那种感受真没有经历过。
杨利平参加完试验完成任务后又回到了 117潜艇上,后来我们又一起到武汉接回160潜艇(后改舷号为211 ),我们俩先后离开211后,杨利平还在211潜艇一直干到1976年,以后又从211潜艇调到215潜艇干了 1年多,1977年才退伍冋到江苏江都老家。
在潜艇上服役了 9个年头的杨利平回到原籍后,很快在江苏江都水利枢纽找到了工作,他被分配到管理处干电工。经过潜艇部队9年的锤炼,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吃苦耐劳、棘棘业业的优良作风在杨利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工作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与认可,同时,也赢得了本单位一位姑娘的青睐,这位姑娘就是后来成为杨利平妻子的刘志龙。人的命运似乎早有安排,当年一个非常女性化姓名的人却找了一个有着非常男性化姓名的人谈恋爱。刘志龙是1978年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与杨利平同岁,这样一位既有学历、又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单位里追她的人多了去了,可为什么偏偏看上了一个从部队退伍的战士?刘志龙跟我们说,看上杨利平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气质,军人特有的气质,那种勤快、守时、心细、关心他人、孝敬老人等品质,正是我所追求的,跟他在一起,我觉得特有安全感。杨利平跟我们说,刘志龙和他谈恋爱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单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大学生,抛弃世俗偏见,跟一个初中毕业的退伍兵恋爱结婚,一时间在单位被传为佳话。说起爱人刘志龙,杨利平一脸满意的神色,他说:“志龙不但人好,孝顺贤惠,而M工作表现突出,在单位里一直是技术骨干,多项科研成果获的过省、市的奖励,早早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杨利平与刘志龙1978年结婚,1979年女儿杨燕江出生,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老两口恩爱有加,女儿从小学习成绩好,199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外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扬州大学外语学院当老师,以后又公派去新加坡读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扬州大学外语学院任讲师。

退休后的杨利平生活是幸福平静的。因为他们两口子工作单位是省属企业,退休金远比扬州市同等企业要高一截,女儿当大学老师,工资收入也比较高,可以说是提前进入小康生活,全家人最担心的是杨利平的身体,老杨早在1996年就查出得了“慢阻肺”,虽然一直在治疗,但似乎是越来越严重,稍有点累就觉得闷气,心脏跳的特别快,喘不动气。女儿考虑到两口住在江都没人照顾,所以在扬州买了现在的这套房子,住到扬州以后女儿下班回到家便可照顾老两口,这两年杨利平的病是越发严重了,以至于现在要经常住医院或去医院打吊瓶进行治疗,走路已经走不动了,家里买了电动轮椅、电动自行车、买了制氧机。有时在家里待的实在太闷了,就坐上电动轮椅到楼下小区转转,或者到小区外的超市去买买菜什么的。老杨本来是个好动的人,爱好体育,喜欢打篮球,乒乓球也打得很好,可现在是什么都不能干了。说到身体,杨利平最感谢的人是自己的妻子,妻子对自己的关心照顾那真是无微不至的,得病20多年来从未有过怨言,就这么任劳任怨地照顾着自己的丈夫。女儿看到母亲成天待在家里不能离开父亲的实际情况,在买房子时特意买了套顶层的复式房,两口子在楼顶平台定制了多个不锈钢筐,里面装上土,把自来水接到楼顶,筐里种上各种蔬菜、瓜果,这样刘志龙就有事干了,除了每天早上坚持到楼下小区旁边的小公园晨练1小时外。平时就到楼顶去侍弄这块“自留地”,这样既不耽误照顾杨利平,自己又找到了事干,而且还有收获。我们看到,阳台上挂着的一串七八个大小不等的葫芦,就是楼顶“自留地”的收获。
杨利平十分想念一起在潜艇上工作、战斗过的战友,这几年战友聚会很多,不少战友在聚会前都询问他能不能参加,由于身体原因,他哪儿都去不了。他特别盼望能见到战友们,2018年4月211潜艇战友在上海聚会,扬州离上海那么近,可就是去不了,实在遗憾。他们部门的无线电军士长冯桂俊夫妇在那次参加聚会前专门绕道扬州看望杨利平,让他激动了好一阵。他反复拜托我们俩回去后见到一条艇认识的战友千万替他问个好。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从早上8点到近12点,我们交谈了近4个小时,杨利平告诉我们,他已经在小区附近最好的饭店订下了包间,中午请我们吃饭,我们俩忙说我们请你们两口子吃个便饭,他怎么都不答应,说是老战友来了一定要尽一下地主之谊。恭敬不如从命,刘志龙领我们下楼直接步行去饭店,杨利平则骑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去饭店。杨长松的一位同年入伍的在核潜艇一起工作过的战友马家瑞在扬州,也打电话赶到饭店一块相聚,午餐安排很丰盛,杨利平显得异常高兴,因为身体原因,他自己滴酒不沾,但却拿出了珍藏了 2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我们,刘志龙点了一桌扬州特色的招牌菜。饭桌上,杨利平坐在我们俩中间,席间,我们不时地说起他的身体状况,老杨对自己的身体看得很透,他跟我们俩说:“我这一辈子值,当潜艇兵9年对我一生成长帮助极大,特别是参加了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为我国的核潜艇发展做了一点小贡献,我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曾经的潜艇战士,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献给海军潜艇事业,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再过一个星期我们海军就要庆祝成立70周年了,而且要在青岛举行盛大的阅舰式,看到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发展到今天这么强大、这么现代化,我这个曾经的潜艇兵由衷地感到欣慰。我得现在这个病的时候才44岁,虽然不能说这个病一定与当潜艇兵或与当年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有关,但毕竟是当年身体透支太大了。海军潜艇部队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我们当年做出了点小小的牺牲很值得。我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失去信心,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的病会得到有效治疗的,世界那么美好,生活那么美好,我还要乐观地面对疾病,顽强地活下去。”我们被杨利平这个老潜艇兵的情怀和面对疾病坚强、乐观的心态所感染,也相信他一定能战胜疾病,顽强地生活下去。
午饭后,我们就要离开扬州了,朱亚安也将回盐城大丰,临别时,我们与杨利平夫妇紧紧握手,相约再聚,杨利平说,谢谢你们来看我,谢谢你们还记着我,我走不动了,盼望你们再来。刘志龙跟我们说,利平本来今天上午要到医院去打吊瓶的,因为你们來了,就临时停了一天。我们听着他们两口子的话,心中不免一阵酸楚,亲爱的利平战友,多保重,相信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一定会再次来看你的。出租车已幵出根远了,但我们从后视镜里看到,杨利平夫妇还在原地站着向我们招手!在出租车上,我们俩说,隔年春暖花开时,一定再来扬州,再来看望我们的好战友杨利平。

踩一下[2]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