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逼上梁山”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一章 “逼上梁山”
奉命进京
陈右铭自述--
1966年9月初的一天,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于笑虹将军给我打电话,让我到北京来一趟,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我面谈,我问他什么事,他说:“到北京来以后再谈。”那时的电话也不好打,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乱哄哄的,我也就没有多问。
年初,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告诉我,上级决定任命我为第七研究院的副院长,当时因为开展批判罗瑞卿运动,所有干部的提升和调动暂时停止,任职命令没有宣布。后来院里领导与我商量,让我先到院里“帮助工作”,我没去。我不喜欢干那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差事。这次于院长召我进京,我想可能又是跟这件事有关。不过我早就打定主意,如果还是叫我来“帮助工作”,我就马上回南京。我当时的职务是第七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那时一所刚从上海迁到南京不久,许多工作还没走上正轨,事情很多,一时难以脱身,一直到月底我才离开南京。我走的那天,所里很多人到火车站为我送行。
9月30日,我到七院报到。我看到北京和南京一样,到处都是大字报。七院的大院,许多大字报还直接点了于笑虹院长的名。往日院内庄严、肃穆、静谧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大字报铺天盖地,一片萧杀破败的景象。当我在院长办公室见到于笑虹院长的时候,他正受到造反派们的围攻,他无可奈何地向我摊了摊手,说:“晚上到我家里来谈吧。”就又忙着应付那些造反派们去了。我注意到他的神情有些憔悴,比我上次见到他时显得老了许多。我不忍看到他被围攻的情景,默默地退了出来,甚至没有和他打一声招呼。
走在乱哄哄的走廊上,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我不知道将是什么样的命运降临到我的头上。
李忠效插叙──

于笑虹(1961年)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于笑虹,山东省即墨县人。1914年出生,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21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八旅第2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办事处主任,二纵队六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10军2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0军28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第三研究院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18年3月,在纪念于笑虹逝世45周年、诞辰104周年的座谈会上,尤子平有个发言,题目是《搞核潜艇,要当无名英雄》。尤子平在发言中讲到一些他与于笑虹交往的情况。
尤子平说,1965年5月初,他从大连到南京参加701所党委扩大会,不料一到,陈右铭所长和夏桐副所长就找他谈话,告诉他中央专委决定核潜艇工程正式上马,并传达了于笑虹院长的要求,要他立即去北京听取参加这一工作的指示。于是,他急忙进京。
5月9日,于笑虹院长召集副院长陈云中、院科技部长邱见休、机关参谋蔡颐、武杰、陈冠茂、唐法金,以及09工程(即核潜艇工程)下马时留在北京715所配合核动力研究的总体的同志,还有匆匆赶来的尤子平,共同商讨09工程起步规划事宜。
于笑虹开宗明义,首先明确七院的定位,他说:“今后七院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攻尖端、攀高峰,着重搞科研,发展新产品。1961年后缩短战线,09停一段是对的,那时的‘下’,是为了今天的‘上’,过早地提什么‘09为纲’,实际‘纲’不起来,‘洋鬼子’走了,不集中力量先搞仿制不行,现在就可以明确‘以09为中心’了。核反应堆由二机部负责,十五所交给他们,包括陆上模式堆,1970年可以搞出,动力装置部分还有七院三所、四所参加。我们要搞个总体研究设计的摊子,以12室为基础,成立一个所,基地仍放在大连,十五所调一些人过去。”
于笑虹特别强调说:“搞09这样光荣而艰巨的尖端绝密产品,必须沉下心来,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奋斗进取,攻坚克难,要不怕失败、挫折,坚忍不拔,要下定决心当无名英雄,决不可心存名利思想,急功近利。”
尤子平这次进京,比陈右铭早4个月。
陈右铭自述--

陈右铭(1965年)
当晚,我来到于笑虹院长的家里。于笑虹的老伴给我们炒了几个菜,他拿出一瓶“五粮液”,开朗地说:“老陈,咱们边喝边聊。”
我急切地问:“于院长,你还是跟我实话直说吧,你叫我来北京,到底是什么事?”
他看看我,正色道:“想要你来院里工作。”
这是我早已预料到的,所以不感到意外。我不动声色地等待他的下文。
“不过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叹口气说,“六机部也想要你去。”
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七院是专门搞舰艇船及其配套设备、武器研究设计的,六机部是专管造船的,不久前,研究 陈右铭(1965年)院与工业部合并,七院归六机部领导,原来的院长刘华清当了六机部的副部长,我这个舰艇研究所的所长调六机部当个造船局或科研局局长,倒也算专业对口。
“六机部要我去干什么?”我问。
“让你当09工程办公室主任。”
我知道,09是核潜艇工程的代号。就问:“09要成立办公室?”
于笑虹点点头。
我马上就摇起头来。我说:“没有想到他们会用这个办法‘整人’。我当不了这个主任。”
为什么说他们“整人”呢?此前,我曾在六机部党委扩大会上就此事直言批评过部领导,他们让我来当这个09工程办公室主任,肯定与其有关。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1]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