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里取宝
陈右铭自述--
1967年5月,我去冶金部找到副部长王玉清和局长兼军工办主任高杰,要求尽快恢复锆、铪材料的生产,以满足核潜艇工程的需要。
纯锆具有热中子捕获截面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好的特点,是反应堆核燃料元件材料;而铪正好相反,它的热中子捕获截面大,比锆大600倍,是核反应堆中理想的控制材料--控制棒用材。
锆和铪的生产技术是很复杂、很艰难的。早在1789年,外国就有人在锆英石中发现了锆,可是直到1824年才第一次在试验中制得了金属锆,但由于所得不纯,没有发现锆有什么可取的价值。100多年后的1924年,瑞典化学家旦齐里乌斯试图用纳还原锆氟酸钾制取金属锆,也没有取得什么结果。1925年,汪阿克和博伊尔用碘化法制得了纯净的金属锆,同时,发现了纯锆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尽管如此,锆由于冶金工艺的限制,锆在工业上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制造反应堆需要强度大、加工性能好、热稳定性高、耐腐蚀性能强及耐辐射性能强的结构材料,人们在寻找合适的材料中,才发现了锆是比较理想的核反应堆结构材料,因而受到充分重视。紧接着又从锆中分离了铪,它是反应堆中理想的控制材料。
我国锆冶金事业,也是随着原子能工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1958年,有色金属研究院就完成了锆工艺试验,并在××冶炼厂建立起来工业规模的工业级海绵锆试验厂。同时,国家决定在铁合金厂建立海绵锆生产车间,于1960年建成,后因调整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而被迫停了下来。1960年初,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试验成功分离锆、铪的新工艺,同时,国家决定在某市建立原子能级海绵锆生产厂。
冶金部经过研究,决定恢复铁合金厂生产海绵锆;接着,又决定扩建某省锆厂生产规模。
由于经济、政治、地理等条件的限制,铁合金厂成为核潜艇需要的锆、铪材料的主要提供者。09工程办公室当时对铁合金厂能否按时提供足够数量和性能合格的锆、铪材料,还有些担心。我经常向冶金部了解情况,一再向军工办高杰主任、段继增处长提出要求,希望他们抓紧,及时解决工厂在研制中碰到的困难。
为了促进该厂的研制工作,1968年初,利用在总装厂开协调会的机会,我邀请了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周希汉,总装厂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张峰,二机部副部长李觉、朱光亚,六机部副部长边疆、刘放,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国家计委局长张全声等许多领导小组成员,在该市市委领导及高杰主任陪同下到铁合金厂视察,看望该厂的同志,在现场研究解决研制中的问题。在参加核潜艇配套工程的全国2000多家工厂当中,铁合金厂是唯一一家受到这么多高级领导同志视察的单位,对全厂职工是个极大的鼓舞,同时也说明了锆和铪在核潜艇工程中的重要性。
铁合金厂是1940年建起来的老厂,解放后一直发展很快,处于同类厂的前列。但是,就海绵锆、铪的生产来说起步最晚,困难最多。其中最困难的是缺乏技术人才,负责锆、铪生产技术的车间副主任汪兆泉,是1955年从沈阳有色金属学校毕业的中专生。他对锆、铪的生产,只有粗浅的书本知识,根本没有实际生产经验,他手下的100多工人、技术员,大部分是从陆军复员分配来的第一批义务兵,只有初小、高小文化程度,后来才逐渐补充了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其次是缺少锆、铪生产的专用设备,正在用旧设备改装。
我们一行人参观完锆、铪生产车间,来到工厂会议室,厂长介绍了工厂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
厂长介绍完后,高杰主任说:“刚才参观的时候,陈主任问我,这个厂有没有把握按时完成锆、铪的研制任务,看样子各位领导有些担心。请放心,我们冶金部保证按时完成锆、铪的生产任务。”
我说:“高主任,请你讲讲具体措施。”我思想上总感到有些悬。
“好,我汇报一下具体措施。”高杰说,“第一,铁合金厂组织了一批人搞基建;一批人改装旧设备;调选了一批人学习技术;厂长经常到这个车间,一发现问题,就组织全厂各方支援。第二,冶金部计划逐步补充他们的大学生、中学生,生产设备改装不了的,冶金部负责调配。第三,有色院提出的研制方案,部里组织了技术鉴定,部领导决定,有色院选派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奋战在第一线,帮助工厂突破生产技术关。第四,冶金部领导把锆、铪的研制任务列入了战略物资,并作了‘全线突击,重点突破’的计划,即以铁合金厂为重点,同时分别抓紧另外两厂的研制工作。”
高杰讲完四点措施后,望着我们说:“请各位领导放心,厂长不会因为知道这个‘秘密’而放松工作的,相反他们会更加努力。部里之所以选这个厂作为重点,就是因为他们团结好,干劲大,有志气,肯学习。”
此后我又多次到该厂检查生产情况,反复向工人宣传他们肩负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工人:09工程就是制造核潜艇,锆和铪在整个工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它什么都搞成了,没有你们的成功,核潜艇也等于零。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十分清楚他们所面临的困难。除了技术条件和力量弱以外,整个社会大环境也不好。
正当铁合金厂做着生产锆、铪的准备工作时,全国性的动乱影响到了该厂,威胁着锆生产车间。车间副主任汪兆泉急了,他马上找车间主任王铁汉商量,又把全体职工集合起来。
“同志们!”汪兆泉拉开嗓门,“外面就是闹得天翻地覆,我姓汪的不管,也管不了!但是,在我们车间,谁也不许‘停产闹革命’,大家都清楚,这是毛主席批准的战略物资,是09工程急需的材料,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它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就是一种革命行动!除非党中央、毛主席下令给我们车间停产,否则,谁要是停产,谁要是出去武斗,或者是把武斗引进车间,谁就要受到惩罚!”。
汪兆泉在这阶级斗争高于一切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表这样一番讲话,使许多人感到意外、惊讶。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这突然变得威严的小小车间副主任。
“这些话,我是想了很久才说的。”汪兆泉以强调的口气说,“这些话,希望你们及你们的老婆孩子能听进去,也希望你们转告那些想插手我们车间的人!”
汪兆泉的话,竟然发生了奇特的效果,出现了奇特的现象:这个车间没有像社会上出现对立的两派组织,也没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他们紧密团结,一心一意研制海绵锆和海绵铪。
职工们像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一步不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汪兆泉采用“歇人不歇马”的方式,把职工分成若干班组,昼夜轮流值班。而他自己则把铺盖搬进了车间,24小时连轴转,实在困了就钻进被窝里躺一会儿。一天深夜,汪兆泉突然在炉前倒下,职工们把他抬到铺上,当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铺上,又一跃而起,来到炉前继续工作。
就这样,经过8道大工序,50多道小工序,终于在1968年10月15日分离出了一种碳化锆。它明晃晃,金灿灿,流光溢彩,犹如黄金,极其美丽。
碳化锆内部,共存着锆和铪两种金属,必须把它们分离。实行锆、铪分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的锆矿中都含有1-3%的铪。铪与锆的元素同属一族,性质极为相似,又称姐妹元素,用一般方法难分离,需要用一种溶剂进行萃取。他们经过多次失败才找到萃取方法,但效果很不理想。(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