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汪兆泉找到化验小组的技术员刘树云、吴慧芳和化验员马淑兰:“我有事向你们求教!”他向他们摆了分离锆、铪的技术难点后提出,“你们动动脑筋,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几位化验人员,像接到作战命令一样,连夜就干起来。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他们经过综合分析,提出用化验解决技术难关的办法。为了加快试验,汪兆泉又调了两个化验员,调选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工人加强试验力量。
    经过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乳化隐蔽剂,分离出第一批原子能级的海绵锆和海绵铪,经过专家坚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同办公室的昝云龙和冶金部的段继增一起去了铁合金厂。当我看到海绵锆和海绵铪时,我高兴地紧握着汪兆泉的双手连声说:“谢谢你们,你们为核潜艇立了大功!”
 

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本网站近期连载陈右铭、李忠效的
【长篇纪实文学】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三章 四面出击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作者简介
 

陈右铭,湖北省武昌县人。1922年出生,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从战士到团长,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1952年转入海军,任快艇支队长。1963年任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1966年任舰艇研究院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院科研工作,兼任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和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0年任国务院、中央军委综合远洋测量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任海军装备部副部长,兼任以上三个办公室的主任。1979年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1986年离休后,任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期间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一等奖。已出版100多万字的文集《回顾与思考》、《万里烽火·千里波涛》、《博海心酬》和三本诗词集。2011年病逝。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