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逼上梁山” (2)《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时间:2022-08-19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陈右铭 李忠效
点击:...次


第一章 “逼上梁山”
核潜艇两次上马的历程
(一)
核潜艇工程的第一次上马,是在大跃进时代的1958年。建造核潜艇的设想是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提出来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还在我们医治战争创伤的时候,世界上一些主要大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进入了所谓的“原子时代”和“喷气时代”。抗美援朝战争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由于我军装备落后,使我们吃了许多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直致力于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帅非常关注世界上的有关军备的动态。有消息说:美国在日本冲绳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导弹基地,在台湾驻扎装备导弹的美国空军部队,并把“斗牛士式”导弹部队开进台湾。美国国防部还公开宣布“在数月内”,按照目前美国总的军事计划改编国民党军队,“以满足原子战争的需要”,并将在国民党军队内组织五个“原子师”……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聂荣臻,四川省江津县人。1899年出生,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宫,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与此同时,海军负责装备工作的领导和业务部门,也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的装备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前沿科技信息。早在1955年,海军舰艇修造部的人就从一本美国《我们的海军》杂志上看到介绍“魟鱼”号(也称为“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图片和文章,他们把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报给负责造船工作的副部长薛宗华,薛宗华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做了汇报。
为写此书,我查阅了很多有关核潜艇的资料,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在《二四协定签订前后》一文中谈到这段历史。文章说:核潜艇是现在的叫法,当时我们叫做原子动力潜艇。
关于建造原子动力潜艇的想法,早在1956年就有了,当时国家正在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军队也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相应地搞了一个12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意见中有关海军的部分是我主持搞的,其中提到,热核子应用方面,应与原子能和平利用相结合,开展小型核弹头、核潜艇和军用动力堆等综合性的研究。按照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估计要到1960年以后才有可能把核潜艇的研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纲要草案后来得到中央的批准。
1957年9月,聂荣臻元帅率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联谈判。临行前,代表团的雷英夫同志征求我的意见,海军方面有没有值得提出的问题。据我侧面了解,苏联当时正在准备制造原子潜艇,我建议谈原子工业项目时,把潜艇核动力反应堆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为我们将来上核潜艇项目做些技术准备。
聂帅根据有关信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世界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而只有核潜艇,才能扼制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实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以后,聂帅邀请海军苏振华政委、罗舜初副司令员,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一机部副部长张连奎,二机部副部长刘杰,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副院长王诤等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研制导弹核潜艇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者对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原则、进度、任务分工、组织领导、总装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于1958年6月27日以聂荣臻的名义写了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
我国的原子反应堆已开始运转,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能利用于国防的问题。关于和平利用方面,科委曾开过几次会进行研究,已有布置。在国防利用方面,我认为也应早作安排。为此,曾邀集有关同志,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的力量,考虑国防的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拟首先自行设计和试制能够发射导弹的原子潜艇。
拟以罗舜初、刘杰、张连奎、王诤等四同志组成一个小组,并指定罗舜初同志为组长,张连奎同志任副组长,筹划和组织领导这一工作。
1958年6月28日,报告送审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批示:“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政常委批准,退聂办。”
次日,邓小平总书记批示:“拟同意。并请主席、林总、彭真阅后退聂。”
审批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一项事关海军建设大局,也关系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要尖端技术工程,就这样决定了。
1958年9月,二机部组建了反应堆研究室,负责核动力研究;海军和一机部共同组建了核潜艇总体研究室,负责总体设计、研究和任务的安排落实。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中国大地上秘密拉开了序幕。

关于这段历史,我根据早期参加核潜艇工程的郭作东老先生的提示,查到了一篇文章《中国核潜艇早期研制工作回顾》(作者武杰),据该文介绍:1958年7月18日,根据海军罗舜初副司令员的指示,海军舰艇修造部薛宗华副部长受命组建核潜艇总体设计分组。组长由薛宗华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一机部九局王星朗同志担任,海军政治部调曹磊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人员从海军舰艇修造部系统和一机部九局系统调集。薛宗华将核潜艇技术研究室代号定为“07研究室”,后来“07研究室”设计的核潜艇也称为“07核潜艇”。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