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逼上梁山” (2)《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2)
时间:2022-08-19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陈右铭 李忠效
点击:...次
当时“07研究室”分船体、机械、电气3个组。船体组组长为来自上海船舶设计院的张景诚,他是上海造船界的前辈;副组长为来自海军舰船修造部的李建球,他刚从苏联列宁格勒捷尔任斯基高级海军工程学校造船系深造毕业回国。机械组组长陈志捷,原为上海江南造船厂设计科科长;副组长为来自海军修造部造船处的郭春树。电气组组长为来自上海船舶设计院的林龙济;副组长为来自海军修造部设计处的郭作东。
据郭作东回忆,当时海军任命的“07研究室”总工程师为张景诚。郭作东说:“张景诚曾和薛宗华一起,到总参向陈赓大将汇报核潜艇战役战术任务书,并得到批准。”
两年后,因为有人在开批判会时无意间泄露了“07”的秘密,1960年1月26日,海军下文件将研究室“07”代号改为“09”。从这时起,“07研究室”就改为“09研究室”了。薛宗华被调到上海江南造船厂任生产副厂长,周圣洋担任“09研究室”负责人。不久,曹磊病故,海军政治部调苏平同志任研究室政委。
1959年五一节,“造船技术研究室”部分人员合影(郭作东提供)
1958年10月,海军政委苏振华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里有几位核技术专家,本来是想去参观一下苏联的核潜艇,并从那里带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回来,可是,苏联“老大哥”不但没让参观核潜艇,甚至拒绝讨论核潜艇尖端技术问题。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了一个多月,“老大哥”除了安排他们参观名胜古迹,就是让他们去参观一般的民用核设施。代表团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苏振华,原名苏七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12年出生,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一师三团排长、连政治委员、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第四师12团总支部书记,第五师13团政治委员,第四师1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委员、教导第三旅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区党校校长,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这是赫氏的第二次来访。这一次的言谈举止要比上一次傲慢得多。一年前的7月31日至8月3日,赫鲁晓夫初访中国,那时他在莫斯科的最高领导地位还不稳固,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他在“向中国提供尖端技术援助方面较为灵活”。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等原苏联高级领导人,已不再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他便开始了“加强对兄弟党和兄弟国家的控制”。
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罗瑞卿两位副总理在同赫鲁晓夫的会谈中提出,希望苏方不要中断两国政府在1957年10月15日签订的一项协议中所规定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项目,并再次提出核潜艇技术问题。
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苏联有了核潜艇,你们就有了;我们可以组建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关于组建联合舰队的要求,当然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
关于中苏高级领导人的这次会谈,赫鲁晓夫在他后来写的回忆录《最后的遗嘱》中追述道:
在我访问中国期间,毛泽东曾经向我提出要帮助他们制造核动力潜艇,我对他这种异想天开只是一笑了之。
我诚恳地告诉他,核动力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苏维埃国家的海军拥有这种战略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的国土。
接着我告诉他,希望在他的港口设立长波台,中苏组成联合舰队以便于核动力潜艇在沿海活动。
毛泽东更加愤怒,他突然站了起来,挥舞着他那巨大的手掌说:“你们不支持我们,我们自己搞。”
赫鲁晓夫离开北京之后不久,毛主席的一句话便在很大的范围内广泛流传。那就是: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话很符合毛主席的性格。但是关于它的出处却没有人说得清。于是有人说这不是毛主席说的。但是后来我还是为毛主席的这句话正了名。这是后话。
1960年,苏联撕毁了全部协议。紧接着,中国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二机部为了集中力量搞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不得不暂时“下马”一批尚无太大进展的项目,其中就有核潜艇反应堆这个项目。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最后决定,除核潜艇反应堆项目留下一批人继续攻关以外,其它项目暂时“下马”。
关于核潜艇工程的早期情况,郭作东向我介绍了苏振华1961年的一次讲话。他认为,苏振华的这次讲话,基本上把核潜艇工程的早期情况说清楚了,也把搞核潜艇的战略指导思想说清楚了。
据郭作东说,大约是1961年初,苏振华以09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在海军礼堂南侧二楼,给09研究室的全体人员作了一次报告,全面阐述他对当时09工作的意见。苏振华一共讲了七个问题,郭作东作了记录,1992年退休时将保密本上交,己经销毁。现在他只能凭记忆来复述有关内容。
郭作东说: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全了,但主要的内容由于印象深,大体上还可追忆,供参考。
苏振华讲话最重要内容是:以堆为纲,以629为基础,集中兵力打歼灭战。(629是当时根据中苏“二四协定”从苏联引进的一艘常规动力导弹潜艇的代号,即后来的31型200号潜艇。该艇在核潜艇用的导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振华说:这就要将原来的导弹核潜艇研究设计分为两个部份,分别攻关,09研究室这一块主要把核动力上艇作重点,另从09研究室分出一部份力量参加629常规动力导弹艇的建造与试验工作,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导弹上核潜艇的问题,这样做减少堆、弹互相牵扯,有利攻关,才能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集中兵力打歼灭是我军使用兵力的一条原则。
苏振华举了辽沈战役打锦州的事例来说明:其实科技攻关和作战力量使用的原理是一样的,分散兵力必然很难取得成功。
郭作东说,随后,船体科一分为二,特设科则整个划出到有关单位。此后09研究室明确现阶段只负责鱼雷攻击核潜艇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