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五章  协力攻关

千里请名师

 

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
 (钱唐提供)

 

    陈右铭自述──
    在研制鱼雷核潜艇的同时,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在积极进行。鱼雷核潜艇的代号是091,导弹核潜艇的代号是092。
    092比091多一个导弹舱,要在固壳上开12个很大的孔,安装导弹发射筒,我担心这种大开孔的结构会影响固壳的强度,我想请大连工学院的钱令希教授协助审查092的结构设计。钱教授是一位享誉中外、造诣很深的结构力学专家,又熟悉海军舰艇,以前曾多次为海军工作过。
 
    “请钱教授审查结构设计当然好,但他正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办公室的王德宝、仇世民参谋都这样说。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请这样一位“反动权威”来参加绝密级的核潜艇工程,谁能做主呢?
    我想到了周总理。
 
    我利用向总理汇报工作的机会,提出了请钱令希参加审查核潜艇结构,并请他参加修订潜艇设计规范的建议。我当时心里还有一个想法没说出来,就是最好把钱令希调出来,作七院的副总工程师和702所的总工程师,这样,七院所有舰艇的结构审查问题就都解决了。
 
    总理听我介绍了钱令希的有关情况,当即指示说:“你可以请他参加工作,但不要调他,他留在学校培养干部作用更大。”
 
    总理这样一讲,我就不好再提要调他的事了。我一直在想,总理是不是猜出了我的心思,才特别指示让我不要调他?那他可真是洞察秋毫啊!
    不管怎么说,总理同意我请他审查核潜艇结构,我就很满足了。几天之后,我利用去大连开会的机会,到大连工学院拜访了钱令希教授。
还在我当快艇支队长的时候,我就认识钱教授了。此后又经常打交道,因此对他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他常跟我说:“求学之道慎起步。”
 
 

钱令希是江苏无锡县人。1916年7月出生,童年时特别贪玩,学了一年英文,连26个字母都背不连贯,历史课考试也不及格。后来,他改学法文,并接受了教训,从头开始,发奋苦学,一步也不敢松懈。12岁时,就从初中一年级跳级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他潜心攻读,第一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文集训;第四年,又以优秀成绩直接考入大学部土木科。1936年9月,钱令希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年10月,被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两年后他在这所大学毕业,获得了“最优等工程师”学位。后来钱令希经常把这段学习经历向他的学生介绍说:学习如同钉螺丝钉,开始要用锤子敲几下,搞正方向,上了路,后来拧起来就顺利了。没有这几下,开头钉得歪歪扭扭,拧起来就费事了,甚至半途而废,必须回头重来。求学之道,也是如此,要慎于起步啊!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钱令希怀着报国之心,返回祖国。先后在叙昆铁路局、川滇铁路公司、云南大学土木系、由茅以升领导的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由竺可祯担任校长的浙江大学等处担任教授、工程师。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认真教学,埋头研究,写出了一篇篇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其中的《悬索桥近似分析》一文,经那时在重庆的北平图书馆推荐,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发表。后于1951年经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议,授予一年一度的Moisseff奖。当时正值抗美援朝,钱令希拒绝接受。另一篇《梁与拱函数分步图与感应图的连锁关系》的学术论文,于1946年,也获得了当时政府颁发的科学奖。钱令希在27岁那年,就已成为受人瞩目的号称“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最年轻的 教授了。解放前夕,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浙大学生运动中的地下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第五章 协力攻关 (2)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1939年,钱令希(左4)在叙昆铁路的建设中
   (钱令希的女儿钱唐提供)
 
 
    1952年,钱令希受大连工学院的屈百川博士的“三顾茅庐”之邀,来到了滨海城市大连,担任大连工学院第一任研究部主任。钱令希一面从事教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他曾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工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这两座大桥的桥梁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1959年,他还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会议,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大头坝型--梯型坝的建议,为后来的浙江乌溪江高坝所采用。由于钱令希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的重大贡献,1956年起,先后当选为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从1964年起,被推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之所以想到钱令希,是因为我在701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就曾请教过他有关舰艇结构设计问题,他曾帮助七院解决了几个海军装备上的疑难问题。
 
    前两年,七院要修改潜艇设计规范,请几所高等院校参加。大连工学院分担的一章是《结合壳的稳定计算》,这是整个规范的难点。任务交给钱令希时,七院给了他一本苏联编制的规范,供他参考。他看过之后,认为内容已陈旧,关于结合壳的稳定计算,寥寥几笔,十分粗糙,没有参考价值,必须从理论研究入手,用实验验证,最后为规范提供电子计算机程序。他组织了几个年轻的教师,一起攻下了这一技术难关。
 
 
    一艘中型登陆舰的首制舰好不容易造出来了,但在航行试验时,发现舰桥震动很厉害,人站在上面都震得发抖,军舰不能正常使用。我在大连船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他们请钱令希从结构上研究一下。海军驻船厂军代表室把钱令希请上舰,他仔细检查舰体结构后,认为结构的连续性处理得不好,整个舰身是个软腰,以致后部机舱的震动能量传不到前面去,而都挤到舰桥上去了,所以,在航行中舰桥震动厉害。他还有个形象的比喻:大男人的头,大男人的脚,小姑娘的腰。就是说军舰腰部的刚度不够。
 
 
    我问他怎么解决,他说:“这个问题简单极了,把驾驶台加强,使前后的震动频率一致就行了。整个设计还可以,主机等其它方面没有问题。”
    大连船厂根据钱令希提出的方案进行改造,舰桥果真不太震动了,说明软腰的诊断是正确的。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驱逐舰,在航行试验时尾轴震动得很厉害,造船工业办公室曾为此开过会,请有关专家“会诊”过,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我在大连厂了解驱逐舰试验情况时,告诉701所和船厂的同志:“请钱令希教授看看,从结构上改造一下,或许能解决问题。”
 
 
    钱令希在驱逐舰尾舱底部和尾轴附近进行了仔细观看,他认为:尾轴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和舰身的联系要改装一下。
    701所驻厂工作组和大连船厂接到钱令希画的改装草图,立即派人上北京,获得造船工业办公室同意后,按钱令希开的“方子”改装结构,尾轴震动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