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2)

十七、电工兵宋忠仁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宋忠仁(1948.4.10~),辽宁省丹东市人。1969年12月入伍,曾任127潜艇电工兵。1970年4月调到核潜艇部队工作,曾任401潜艇电工兵、电工操纵员;1977年5月任核潜艇支队政治部干部科干事;1983年9月到海军学院政工班学习,1985年7月到403潜艇帮助副政委工作;1986年6月任351潜艇政委,1989年12月任200潜艇政委,1990年5月任342潜艇政委。1992年9月转业到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工作,任船政委。2008年4月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5)《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宋忠仁也是我同期入伍的丹东老乡,在新兵连他还是我们8班的副班长。我们那批丹东兵有两个年纪最大的人,他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位好像是叫温春彦,他们都是23岁,是当年新兵年龄的上限。他在“文革”开始时上高一,其他人都是初三以下的学历。
老宋为人很憨厚,平时话语也不多。在新兵连时,我们俩的床铺挨在一起,生活上他对我很照顾。1970年1月,我们一起分到127艇,时间不长,刚刚成立的核潜艇部队要从常规潜艇部队调人,从127艇调走了十几个人,他是其中之一。后来偶尔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只是一直没有联系。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试图找他,无果。这一次,通过于水洋在大连找到了他。那天老宋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我记得他调到核潜艇部队以后,就没有再见到面,他说我1978年调到舰队政治部不久,他曾和另外一个老乡到舰队看过我,不知为什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知是我的记忆有误,还是他的记忆有误。40年前的事了,谁也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约他为本书写篇文章,他说他在127艇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时间,记不起来有什么好写的事情。他给我发来一张1970年4月我们分别时的合影。照片上有他和我,还有邹毅和于福世。我们四人都来自丹东市郊区,我和邹毅还是丹东十一中的同学。于福世是蛤蟆塘邮电局的邮递员,宋忠仁则在上山下乡时去了凤城县的赛马公社,不过他的家距离蛤蟆塘很近。当年从丹东入伍的100多潜艇新兵,我们四个人的家是距离最近的。也许是这个原因,在新兵连时我们四人就很熟悉了。新兵连分兵的时候,我和宋忠仁分到127艇,邹毅和于福世分到了别的艇。不久,宋忠仁要调去核潜艇部队,我们就去照了这张合影。
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因为照片上的邹毅和于福世已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而在1970年的照片上,我们多年轻!如今,我们活着的也都老了,不能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了,只能唱《最美不过夕阳红》了。

2018年5月,我到大连采访,宋忠仁也来参加了于水洋和李万祥召集的战友聚会。这是我们分别40年后,第一次重逢。老宋已经70岁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聚会结束,他执意要送我去火车站。在等车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候车室聊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这是我们相识以来最长时间的聊天了,话题太多怎么也聊不完。我乘坐的火车开始检票了,闲聊只好暂时结束。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神聊……(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