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艇部一 艇长张连忠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7)
我当兵的时候年龄较小,14周岁多一点,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张连忠的一系列言传身教,对我影响比较大。我的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他的关心呵护。
2008年我编辑《大海深处的青春航迹》纪念册时,我曾写了一篇题为《事在人为》的文章,主要就是谈张连忠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现在做简单修改,抄在下面——
事在人为
李忠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潜艇上当轮机兵。那时正处在“文革”中,青岛市的修船厂因闹派性停工停产。我们艇早该进船厂“坞修”了,却迟迟不能进厂,机械经常发生故障,艇长张连忠就号召大家“自修”,无论如何不能影响了出海训练和担任战备值班。这样一来,大家就比较辛苦,常常是白天出海发生故障,晚上靠码头连夜排除,第二天照常出海。有的艇员发牢骚说:现在就这个形势,别的艇都不出海了,我们干什么搞得这么累?
这话传到张连忠艇长的耳朵里,他没说什么,而是组织全艇人员去参观青岛肥皂厂。当时青岛大部分工厂已停工,只有很少几家工厂还在生产,青岛肥皂厂是其中的一家。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厂里领导给我们介绍情况说:“毛主席号召我们抓革命,促生产,如果光抓革命,不促生产,那个革命就是空的,人民吃什么,喝什么?肥皂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我们不生产,全市人民就没有肥皂用,不洗衣服不洗澡,那青岛市还不变臭了?”
我们在厂里看到,工人的干劲很高,精神面貌很好,与其他光“抓革命”不“促生产”的工厂大不一样。
参观回来,张连忠艇长对大家说:“青岛的天,青岛的地,为什么青岛肥皂厂和别的工厂不一样?关键是人在想什么,这就叫事在人为!我们也在青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青岛肥皂厂一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干出一番和别人不一样的事业来?”
张连忠讲话不喜欢长篇大论,不喜欢讲空话(就是在“文革”那种时兴讲空话的年代,也是如此),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大家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大家表示:“青岛的天,青岛的地,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以青岛肥皂厂工人阶级为榜样,抓革命,促战备。
1970年5月的一天,我们轮机班在给蓄电池充电时发现一台主机有三个汽缸的缸头漏水,修船厂不能派人来修,张连忠决定“自修”。这可是个大工程,以前从来没干过。领导把我们班分成两组,连续抢修了三天两夜,终于把主机修好了,并一次试车成功。
在“文革”的那些年里,由于我们艇出海训练多,官兵技术比较过硬,而且一专多能,向别的艇输送了大批技术力量,也培养了很多干部,师级以上干部就有十多名,其中还有四位将军,职务最高的就是海军司令员、海军上将张连忠。
至于我自己,受老艇长张连忠的影响就更大了。直到今天,我身上的良好习惯大都是在那段时间里养成的。特别是张连忠那个“事在人为”的观点,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当兵之前,刚念初二,实际文化程度只有高小,因为“文革”开始后,有两三年时间基本没学什么东西。我们那批兵,一共有一百多人,大都是“老三届”的下乡青年,文化程度都比我高,如果说当作家,他们比我更有资格。但是,我牢记“事在人为”这句话,勤学苦练,居然让我这个并不具备当作家条件的人当上了作家。我23岁开始当专业创作员,现在已经出版了20多部文学著作,还创作了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作品,45岁就当上了一 级作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