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8)

入伍前我仅为初中文化,入伍后虽不断努力学习,但毕竟未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要准备迎考,手中不仅没有复习资料,连起码的初高中课本都没有。王政委了解情况后,把他子女上学的初高中课本拿来给我使用。

我暗下决心,珍惜这次机会,抓住仅有的几天时间,突击复习初高中课本知识。早上,我利用起床前的时间在蚊帐中看书;晚上熄灯后,我在俱乐部或储藏室中复习至深夜。在此期间,我还得到当时在支队司令部工作的战友袁彩锦参谋的帮助。

1973年8月6日,我走进设在青岛市太平路小学的考场,顺利地完成了入学考试。8月16日得到口头录取通知,20日拿到正式入学通知书。8月25日离艇赴武汉海军工程学院上学。

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学习,1976年8月27日,我又回到210潜艇工作,和战友们共同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六、电工军士长孙元明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孙元明(1950.3.17~),江苏省如皋县人。1969年2月入伍,1969年4月上艇,1971年任127潜艇电工班长,1974年任155潜艇电工军士长,1978年任210潜艇动力长;1978年10月任213潜艇副政委;1983年入大连海军政治学院潜艇政委班学习,1985年任346潜艇副政委,1985年8月任217潜艇政委,1992年任402核潜艇政委。1996年转业至青岛市广播电视局组织人事处工作,1999年任青岛市广播电视局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我和孙元明的关系有点不一般,因为我们两个曾是“一帮一,一对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部队流行“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现在回想起来,无非是老兵帮新兵,好兵帮差兵,最终达到“一对红”的目的。孙元明是1969年2月当兵,我是1969年12月当兵。在部队,多当一天兵也是老兵,我自然是他帮带的对象了。

可能有人会问:你是轮机兵,他是电工兵,你们不是一个专业啊!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同属于一个战位:5战6。二级战斗部署,我们分更看大轴。

我们这种“一帮一,一对红”关系大约持续了一年多,“林彪事件”以后,“五好战士”、“四好连队”活动统统停止,好像是“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也是在那个时候中止的。

孙元明的眼睛很大,大约是他思考问题时候精力集中,目光专注,韩芳润觉得他在“发呆”,于是送他一个外号——“小呆瓜”。我们上艇的时候,老兵已经在这样叫他了。

其实,“呆瓜”不呆,那个脑袋瓜精明着呢!

1973年夏天,155潜艇从武汉接回来以后,电工班很快发现二、四舱的两组电池放电不均的问题。每次充完电,第二天就出现二、四舱电池比重不一样的现象,充电一次很快就用完了。孙元明当时是电工班长,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当时一上艇,他就要下到电池室去看看,晚上睡觉也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近一个多月反复耐心细致的查看,终于发现电池的中线接错了,本应接在电池的负极,却接在了正极上,结果使一分为二的半组电池不均衡了,半组多了一块,另半组少了一块,造成半组电压高,半组电压低,形成回流循环放电。后来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的老师指出:如果时间长了,不仅电池的电会很快放完,而且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孙元明及时发现了问题,不仅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还给国家挽回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