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10)

饭后,新兵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上艇去看看。我和大个子李万祥轮番缠着军士长请求上艇。军士长架不住我们的哀求,终于指派陆根大(我后来的师傅)带着我们俩上艇去了。不过前提是,要注意安全,并反复强调:只准看,不许动手!

在陆根大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停靠潜艇的浮码头。码头由南往北一字排开,最南边停靠水面舰艇,依次是装卸码头、交通艇码头、3号浮码头、2号浮码头、1号浮码头。3号浮码头正对着司令部,我们艇就停靠在这里,舷号:127。

那天天气很好,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海港,深蓝色的海水,在阳光照耀下碧波闪闪,各式各样的舰艇悠闲地停靠在这片壮阔的背景中。我们由浮码头登上停在左舷的127潜艇时,需经过一个很窄的、没有扶手的舷梯,透过舷梯木条之间的缝隙,深绿色的海水清晰可见,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当时我脑海一片空白,只想着能快点儿走过去,于是跟在李万祥后面,一步紧于一步地上了艇。这时我发现,要真正上艇还要通过舰桥边上一段更窄的甲板。港湾里有轮船驶过,荡起一层层波浪。潜艇在波浪的推动下轻轻地摇晃起来。我紧紧抓住舰桥的扶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舰尾走去。我知道,我很紧张。从艇尾升降口下到了7舱,呈现在眼前的是非常狭小的空间,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机械、管路、阀门,只感觉嗡的一声,脑子就全乱了:眼前就是我们将来要驾驭的潜艇吗?这么复杂的潜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呀?

接下来从7舱一直走到1舱,哪是鱼雷舱,哪是电机舱,走马观花一趟下来,我什么也没有听明白。倒是脑袋被狭窄的舱室碰起了好几个小包。可爱的李万祥,因为个子比我高,碰头的次数就更多了,每碰一次,我们都会默契的对望一下,然后忍住笑,继续防备着下次挨碰……

来到127艇的第一天很快就结束了,对于我而言,平凡却又特殊。夜里,我躺在床上,好久没睡着。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不能掉队!

我在艇上的战位是5-6-3-1(第5部门、第6战位、第3更、第1人)。于是,我从这个战位开始,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共同驾驶着127潜艇,在大海深处留下了一条最美丽的航迹。

这期间有喜悦:第一次独立值更,让我一宿兴奋不已;也有苦涩:第一次挨批(值更时舱室进水),谁也没有反驳,没有借口,错了就是错了。从此,我将“严谨”刻进了我的生命轨迹,时刻牢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条航迹中有快乐:第一次独自解决问题(我找出潜艇电池用电奇快的原因),由此激励自己遇事多加思考,为日后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更有骄傲:第一次紧急集合(兵贵神速),我终于更加自信,相信我可以超越自己……

一转眼,昔日那个连走舷梯都紧张,一出海就晕船的懵懂少年,现在已经当上爷爷了。不知道曾经并肩奋战的战友们,是不是也如我这般,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讲着永远都不会厌倦的127潜艇的故事。

 

七、电工班长张顺宝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张顺宝(1951.9~),江苏省南京市人。1969年2月入伍,1971年从北海舰队海测大队502船调到青岛潜艇支队127潜艇,任电工兵,1972年9月赴武昌造船厂接新艇155(后改舷号为210),1973年任电工班长。1975年3月退役,在南京汽车制造厂从事设备修理工作。现已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