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12)

在127潜艇当兵的几年时间里,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那就是总感到觉不够睡。经常是早晨天不亮就出海,晚上七八点钟才靠上码头,为保证第二天执行任务或训练时蓄电池有足够的比重,电工兵和轮机兵还要连夜启动内燃机,带动电机为蓄电池充电。整个充电过程需八小时左右。等到充电结束已是凌晨,睡不了多长时间,又要开始备航备潜了。因此,大家一有空就抓紧时间睡觉,甚至出现过有的同志站着就能睡着的情况。就是这样,只要一拉战斗警报,大家又会生龙活虎般战斗在各自的战位上。这就是老127艇的作风。一支能打硬仗队伍的作风。

我离开部队已经几十年了,当年在127、155、210艇生活、战斗的情景常在脑海里浮现,一幕一幕,挥之不去: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护航,参加重要装备的海上试验,临近实战的演习,大深度的潜水,高强度的远航训练,潜航中与外国航空母舰遭遇,以及站在舰桥上眺望大海,观看跳跃的鱼群……这种种只有潜艇兵才能遇到的经历,实在是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是青春年华的闪光,至今还时不时会点燃心中的激情……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八、电工班长岑绍连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岑绍连(1953.3.20~),浙江省慈溪市(原慈溪县)人。1970年12月入伍,曾任127、155、210潜艇电工兵、电工班长;1977年去青岛潜艇学院学习深潜救生艇(7103艇)专业;1979年分配到东海舰队防救船大队J302船工作,1982年任东海舰队司令部航保处参谋。1986年转业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慈溪市支公司工作,任副经理。2013年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岑绍连当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脾气特别好。那时,也许是大家的文化不高,也许是都很自信,懒得查字典,很多人不认识岑绍连的“岑”字,有念“岭”的,有念“琴”的,于是叫他“岭绍连”和“琴绍连”的人,好像比叫他岑绍连的人很多。我个人认为,把人家的名字叫错,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可岑绍连似乎并不在意,不管叫他什么绍连,他都答应。也可能他对这种事经历得太多,习惯了。他整天笑嘻嘻的,好像对谁都是不笑不说话。

岑绍连的乒乓球打得很好,是127艇的“乒乓三剑客”之一,他与孙鲁宁和王克安组成的127艇乒乓球队,曾经拿过支队乒乓球赛的团体冠军。那时我也喜欢打乒乓球,和“三剑客”都交过手,只是我的水平一般,从来没有赢过他们。不过和孙鲁宁、王克安还能对抽几个会合,和岑绍连交手就很少能对抽了,因为岑绍连是“左撇子”,球路有点怪,一碰到他,我很快就会败下阵来。时过40多年,至今我还记得他用左手发出的旋转球在球台上那旋转的模样。我曾想要慢慢适应他的“左撇子”,结果还没等适应,我们就各奔东西了。

2008年,我编老艇纪念册时,联系上他,我约他为纪念册写文章,他发来一篇《由苦变甜的记忆》。我很欣赏他文中的一句话:静静地咀嚼曾经艰苦的经历,竟有一种甜蜜涌上心头。

这种感受,也许我们那一代人每人都有,只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能从苦中品出甜来,也需要一种境界。

 

第四章 机电部门 电工班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