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5)

五、动力长刘长江
 

第四章 机电部门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刘长江(1943.3.12~),辽宁省北镇市人。1960年6月入伍,1962年从海军潜艇士兵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112潜艇任轮机兵;1964年入海军预校学习,1965年入海军潜艇学校学习;1967年任127潜艇动力长,1970年任青岛潜艇支队司令部军务参谋,1983年任潜艇支队岸勤部战勤科科长。1988年转业,任青岛市四方区工商局副局长,1995年任青岛市四方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任主任兼书记,1998年任青岛市四方区市场建设中心调研员,2001年调入青岛市四方区财委工作。2003年退休。
 

第四章 机电部门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动力长是机电部门的副部门长。在我的印象中,刘长江这个动力长很少出海,因为他晕船比较厉害。我上艇以后,他好像一直在炊事班帮厨,似乎充当食堂管理员的角色。后来他就到支队司令部军务科当参谋去了。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他应我之约写了一篇文章《一件有意义的事》,说的也是陆地上的事情。
 

第四章 机电部门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一件有意义的事
刘长江
 
在五码头,127潜艇是以部队管理严格而著称的,艇领导对部下的关心和关爱却鲜为人知。我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艇领导对部下是如何关爱的了。
40年前,我在127潜艇任动力长。当时的艇长是张连忠,政委是王敬礼。我奉他们的指示,到大连市为艇上的转业干部、动力长罗道炎同志联系工作。罗道炎是广东人,从家乡入伍。当时的干部转业政策是,从哪里入伍就回到哪里去。按照政策,罗道炎只能回原籍广东。可是他的情况有点特殊,他爱人是大连人,孩子也是在大连出生的。因为他爱人和孩子不习惯广东的气候和饮食,他爱人明确表态,不能随罗道炎去广东安家。这样一来,罗道炎只能一人回广东了。本来他们就是青岛大连两地分居,如果这样,便造成了夫妻继续两地分居的局面,长期下去,就有发生家庭变故的可能。罗道炎的身体不好,转业后又不能和家人团聚,当时情绪十分低落。他对我说:如果大连不接收,我就自己回广东老家,买一头牛,种几亩地,孤独地终此一生了。
艇长和政委对罗道炎的处境深表同情,但是又无力改变转业干部政策,他们经过认真商量,决定派我到大连去找有关部门做做工作。
我出发之前,艇长和政委把我叫到艇部,详细交代了有关情况,反复强调,任务虽然艰巨,但必须想方设法完成。我知道这种事情不好办,于是提出,可能时间要长一点,方法要灵活一点。
王政委说:时间不受限制,只要能办成,时间长点没关系。
张艇长说:方法可以灵活变通,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都行,有什么问题我们负责。
艇长和政委的表态,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是艇领导对转业干部的莫大关爱啊!也是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排除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要对得起艇长和政委,也要对得起我的战友罗道炎。
到大连以后,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经过仔细研究,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我先是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排除了安置办不接收的阻力,然后到大连公安局和大连电机厂联系安置问题。开始他们不同意,我就天天去做工作,最后终于感动了大连公安局和大连电机厂的有关领导,他们同意给予办理。大连公安局先给罗道炎落了户口,大连电机厂随后给他安排了工作,使带病转业的罗道炎同志摆脱了困境,焕发了精神。他们全家终于团聚了,过上了美好生活。罗道炎十分感谢艇领导的关爱。
这是我在127潜艇工作期间,做的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127潜艇是战备值班艇,是海军先进艇,别人看到的都是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其实那都是外在的东西,真正内在的,是艇领导班子的团结,是艇领导对部下的关心、爱护,使全艇上下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齐心提高战斗力的源泉。127潜艇曾经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海军中高层的领导干部,为海军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127艇的光荣与骄傲。
 

第四章 机电部门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