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电部门 轮机班(1)《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4)
时间:2022-12-14
来源:听雪斋书馆
作者:李忠效
点击:...次

李荣生(1948.9~),江苏省泰兴市人。1969年入伍,曾任127潜艇轮机兵、155潜艇轮机班长、210潜艇轮机军士长;1975年7月任216潜艇轮机军士长、动力长;1979年5月起任203潜艇、216潜艇副政委。1986年1月转业,任江苏仪征化纤公司涤纶二厂动力车间党支部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人事劳动教育科长。2004年12月退休。

李荣生个子不高,长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透着一种聪慧和机灵,他是艇上颇受张连忠喜欢的几名1969年入伍的江苏兵之一。他好象还当过艇党支部的战士支委。他在210艇提的军士长,调到别的艇提的动力长,之后又当过潜艇副政委。1986年转业到江苏仪征化纤公司工作。
2008年,我编辑老艇纪念册时,曾经托江苏的战友找他,没找到。这次是退了休的沈铭,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把他找到了。看到他发来的近照,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岁月不饶人啊!如果是在大街上碰见他,绝对不敢相认。当年的帅小伙已是面目沧桑,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哪里去了呢?松弛下垂的眼皮无情地挡住了他那明亮的双眸。
2017年5月,我陪老艇长张连忠到南京,住在海军指挥学院。南京周边的老战友都来了,李荣生也来了。这是我们分别40多年后第一次见面。他和照片上的他差别不大,当年的帅小伙儿,如今已变成了近70岁的老人。谁说岁月无痕?看看这些老战友就知道了,岁月有痕啊!很多人都是40多年没见面了,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一个屋子20来人,感觉大家都在说话,闹哄哄的。我注意到,李荣生还是和过去一样,话不多,似乎显得比过去更深沉了。

我最敬佩的人是谁?他就是新中国127潜艇的老艇长张连忠。我有幸在他的手下当兵六年多,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六年,是我成长进步的六年,也是收获最大的六年。
我衷心感谢老艇长对我的关怀、帮助和培养。转眼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更迭,青春已逝,可老艇长的风采品行,还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显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先士卒,处处为战士做榜样。就拿潜艇进坞修理来说,以往潜艇的除锈保养是由厂方负责,“文革”期间,船厂工人不上班,这些活儿我们只好自己干。艇外壳的除锈保养好做,外壳和固壳之间的水柜、油柜除锈保养可就是一场硬仗、恶仗了。这项工作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饱尝过。潜艇从头到尾分成十几个水柜、油柜。每个水柜、油柜里面又被钢板分割成一个个一米左右的格子,有人戏说它是铁笼子,实际上比铁笼子还不如。铁笼子虽然窄小,还勉强可以坐,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看见灿烂的阳光,而水柜、油柜里面却是黑洞洞、冷冰冰、脏乎乎的,空气混浊,尤其是燃油柜的气味更难闻。钻进水柜和油柜,得懂点窍门,否则会吃尽苦头。比如,要平仰着脚先进去,然后上身一点点缩进去。脚下要踩住支撑点,不然会一下滑到潜艇的底部。除锈时,水柜里铁屑飞舞,满身满脸的污垢,鼻孔里面都是黑的,弄不好还会迷眼睛。刮刀、铁锤除锈声非常刺耳,再加上里面密不透风,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呼吸困难……就是这样的工作,老艇长经常和大家一起钻水柜,一干就是半天、一天。每次除锈之后,大家互相看看,个个都像是“叫花子”。有一次,一位工人指着个子不高的老艇长问:“这小老头是谁呀?他也钻水柜?”我告诉他:是我们艇长。工人竖起大拇指说:“佩服!佩服!”其实当时张艇长才40多岁,并不老,只是因为他皮肤有点黑,再被铁锈和汗水一抹,就成了“小老头”了。
张艇长不仅干活身先士卒,还处处关心爱护部下。吴贵初副长生病住院,他亲自安排专人陪护。吴贵初逝世后,仍每年派人去他家探望,问寒问暖。战士家人来部队探视,他都亲自或者派夫人去招待所看望慰问。这一件件,这一桩桩,全艇战士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张艇长在支队还以严格管理部队而闻名。就说部队开饭这件小事,支队规定可提前五分钟就餐,可有的艇提前得多,常常其他艇的人员吃饭回来了,我艇才列队去食堂。而且队列必须整齐,如果不整齐,艇长会下令返回宿舍,重走一次。由于他国语严厉,有人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军阀。正是在老艇长的严格管理之下,我艇保持了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传统,培养出了一大批军事技术骨干,不断输送到新成立的艇队,为潜艇部队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平凡孕育着伟大,细小凝聚着高尚。像上述平凡的小事还有不少,所以说,老艇长是我最敬佩的人!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