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3)

我非常激动地说:这说明现在真的国共合作,可以一致抗日了! 明之接着说:还有,共产党在武汉公开出版了党报《新华日报》。

我急切地问: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在哪里呢? 一说到“党组织在哪里”的问题,明之马上又沉默了。是啊,党组织在哪里呢?

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得到全国各党派和各阶层群众的积极响应,成千上万的爱国工商界人士、文艺界人士、青年学生等纷纷从沦陷区涌向武汉。

明之认为,上海沦陷,我们和党组织的联系中断,说不定上海的党组织也已经迁往武汉了。于是他对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到武汉去找党?”

我听后茅塞顿开,高兴得跳起来:对呀!我们应该到武汉去找党!

这是1938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屋外虽然寒风刺骨,但是我和明之的心里像是揣着一团火,彻夜不眠。经过反复思索和商议,我们做出了一生中重大的抉择:到武汉去找党!

在当时的情况下,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有的苦苦地在战乱中寻找党组织。当然也有一些人就此脱党,无奈回家当个平民百姓。我们也想回家与家人团聚,而去武汉,往西走,这意味着离生活在上海、泰兴的亲人越来越远了。然而我们是在中国革命低潮时,在共产党处于最困难时期参加革命、入党的。现时的情况是日寇气焰嚣张,妄图占领整个中国,民族存亡悬于一线。要抗日救国,就必须紧随共产党。因此我们决定不退缩、不沉沦,自觉地向前冲。

 

a 王明 (1904—1974),本名陈绍禹,安徽六安金家寨(金寨县)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1 月留学苏联,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学员,被选为“学生公社”主席。

 

1930 年回国,在上海沪东区工作。1931 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夫的支持下,补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不久,又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 年 6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王明代理总书记。1931 年 9 月,王明到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7 年 11 月回国,任中共长江局书记。1956 年以后,王明一直滞留苏联。1974 年 3 月在莫斯科去世。

这时我们又面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两人同时辞职一起去武汉, 那我们将失去经济来源,今后的生活无以为继。思前想后我们觉得,只能先去一个。两个人当中,究竟谁先去呢?

明之说:我是党员,应该我去。何况出门在外,男人更方便一些。

我不同意:我在浙江省政府供职,那里可以请长假,现在有的职员已经停薪留职。你在铁路局,长期告假不可能。此外,你的工资比我高,一人收入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还是我去吧。

明之觉得我言之有理,便说:我对你的闯劲和能力很有信心。

当明之同意我的提议时,我却又有些顾虑:我有独自去武汉这个勇气。可是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会不会信任我?

我刚参加革命时,认为自己觉悟不够,不敢提出入党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秘密工作的锻炼和考验后,我才向舒曰信提出入党申请。舒曰信虽然嘴上说:“很好。”但是对我入党的要求,他始终没有作正面的答复,总是支支吾吾, 欲言又止。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不够条件,就没有再提。至于舒曰信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一直不清楚。而已经是党员的明之,也从来没有对我讲过其中原委。今天,当我提及自己还不是党员时,明之认为,现在有必要告诉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接纳我入党。他对我说:舒曰信曾告诉我,由于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上级有指示,暂时不发展党员。我怕影响你的情绪,就一直没有把当时地下党艰难和险恶的处境告诉你。后来日军逼近,沪杭交通阻断,我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