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第二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二、人生的十字路口

(1932 年夏—1934 年冬在上海)

 

第二章 (4) 《丹心素裹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

★19岁的沈安娜(沈琬),1934年摄于上海

 

白色恐怖下的“亭子间”

 

1933 年8月,鲁自诚介绍舒曰信入党之后,便将舒曰信交给“中央特科”a的王学文b直接领导,做秘密情报工作。自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从 1933年5月至1935年秋,中央特科的负责人先后由武胡景、刘子华、王世英担任。此时,王学文在中央特科专做秘密情报工作,他发现舒曰信聪慧好学, 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性格开朗又不失沉稳,便有意培养他,让他在中央特科担任情报工作的内勤,负责搜集资料和整理编辑情报等工作。

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志,工作和生活都很艰难。舒曰信没有掩护职业,党内称为“职业革命者”。党组织每月给他很少一点生活费,有时只有8至10元,只够租住上海弄堂石库门里最便宜的小阁楼,俗称“亭子间”,伙食费等开支必须自己想办法。因为他与地主家庭脱离了关系,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所以生活十分清苦,好在他会写文章, 经常给报纸和杂志投稿,卖文补贴生活用度。

我们姐妹俩在刚刚认识舒曰信和华明之时,还不知道他们二人的政治身份,只觉得他们热情、诚恳,充满激情,是两位可以信赖的学长。

舒曰信进入中央特科以后,便搬出“南洋高商”的学生宿舍,在上海的弄堂房子中,找最便宜又比较安全的亭子间租住。有时因交不起房租或有安全隐患,又不得不另找住处,但毕竟有了一个“小窝”。这样,我们姐妹俩经常在舒曰信的小亭子间和两位学长聚会。

亭子间很小,上面是水泥晒台,下面是厨房,夏天亭子间像个大蒸笼,冬天像冰窖。舒曰信为了抄写情报,夏天不管天气多热,必须放下窗帘,屋内闷得透不过气来。到了冬天,因为窗户朝北,终日不见阳光,室内比户外还冷。

 

a 中央特科是中共早期的情报、保卫机构,前身为 1927 年由周恩来领导,在武汉创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务工作处。

b 王学文 (1895—1985),原名王守椿,号首春,江苏徐州市人。1927 年入党。1933 年春至 1935 年秋,先后在中央特科潘汉年、武胡景、贺昌之、王世英领导下,从事情报业务的组织领导工作。1937 年到延安,曾任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亭子间里摆设极简陋,只有一张桌子和两只凳子,一开始连床也没有,只能睡地铺。当我们四个人聚会的时候,两人有凳子坐,另两人就只好坐在桌子上或者地上。

四个年轻人相识于1934年春节后,在亭子间相聚时,差不多是上海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又阴又冷,可就是这个简陋的亭子间,却成了我们四个热血青年的避风港,充满了温馨……

四个年轻人在一起,渐渐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舒曰信就像个小组长。我们一同学习社会发展史,探索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十分热烈。(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